为数学课堂添“趣”

时间:2022-09-06 06:17:38

为数学课堂添“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之小学有了飞跃式的增强,但因为主观随意性大,叛逆个性强,导致他们对于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数学会倍感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和引导至为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有所改观甚至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呢?古谚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有趣、贴近生活,他们就会真正喜欢上数学,从而主动去学数学。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为数学课堂添 “趣”的例子。

一趣:讲故事

数学知识确实比较枯燥,但是初中的数学教材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贴近生活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严肃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反证法”这一节课时,我就引用“路边苦李”的典故。这个故事中的王戎就是采用“反证法”推理论证的:假设李子是甜的话,长在路旁的李子也就会被摘光,与这李树结满李子是相矛盾的,从而推出李子不是甜的,是苦的。这个故事使反证法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了,学生乐意接受,也容易掌握。同时,我还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存在“反证法”的事例。通过讲一些故事,使学生们从中感到数学原来也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也知道数学知识常伴生活左右。

二趣: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动手,然后动脑、动心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最终达到理解知识、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如学习“菱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在前节课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纸折叠一个“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们通过动手掌握了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接下来,让他们继续动手操作这个“菱形”折纸,探索出菱形的性质。整一节课里,学生们学习气氛浓厚,积极性极高,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的知识点,他们更容易理解,更易于记忆。

三趣: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本上“死”的东西“活”过来,从而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牢固。

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通过播放海上日出影像,让学生对直线(地平线)与圆(太阳)的位置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有三种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哪些数学量有关?通过这样形象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要根据圆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四趣:做游戏

苏姆林斯苦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能将游戏寓于教学之中,就等于把静态的被动的课堂教学变为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可能性》这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准备几个纸盒,每个盒子里面装有两个乒乓球,两个白球或者两个黄球,或者是一白一黄两个球。然后让一些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拣球,每个学生一次只能拣一个球,看看是什么颜色,完了把球放回去。学生感到新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拣球结果。通过做游戏,自然地引出了“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概念。

五趣:变式练习

所谓变式练习,就是对一个问题的情境保留其中的某些条件或者数据,或者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方式,可以变化出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变式练习不仅有助于联系新旧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数学课堂添“趣”的方式还有很多,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以致用,自觉地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上一篇:语文课堂探究应把握好“三度” 下一篇:让语文绽放光彩,让课堂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