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时间:2022-09-06 04:50:09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制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拓展练习等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初读课文,指导预习方法

方法一:读通读懂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在检查预习情况时,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如一名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够简练,教师可这样引导:“从他的话中,我们已经听明白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更简短的话说清楚呢?”这样,肯定了他将事情讲述得清楚明白,已经符合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要求:明了。同时,也委婉地提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个要求:简练。这就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当另一个学生概括得很简练且表达得很清楚时,教师应鼓励表扬,这样不但对学生起着肯定激励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对概括大意方法的渗透和指导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方法二:关注课后练习,深入课文思考。

预习课文时,也需关注课文后面的练习,因为它往往能启发我们思考,引导我们更深入地读课文。比如《庐山的云雾》课后练习4: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如能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把握了文章重点段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就解决了“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则应该从文章总分的构段特点和比喻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思考,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如果课前学生能对这两个问题稍作思考,在课堂上就能够对自己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了然于胸。

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将视角聚焦到学生课前的预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定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赏析文字内涵

1.紧扣练习,明确赏析方向。在执教《爱如茉莉》时,笔者出示了课后的练习: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引导学生在紧扣“细节”一词讨论并理解词义后,就对文中的细节进行品读赏析,体会文中爸爸妈妈之间像茉莉般平淡而真切的爱。品读完细节后,再次出示并讨论这道题。然后小结:“你们看,这道习题就像课文的眼睛,顺着它我们就能把课文越读越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到了课后练习是精读赏析课文的拐杖,是走进文学殿堂的钥匙。这些方法的习得,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好处多多。

2.咬文嚼字,品出字词温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三、拓展练习,迁移写作技巧

一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应是学生进行迁移运用的开始。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为学生搭建了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的平台。从这些范例中,学生可以揣摩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独运匠心,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课堂总结时,笔者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写作中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布置课后小练笔:去商场、超市或小商店购物,并描写自己购物时与营业员的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个鲜活的营业员形象从学生的笔下勾勒出来了:有的热情善良,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冷若冰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更多地着眼于授“渔”,更多地关注学生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得步入语文殿堂的钥匙,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语文的殿堂,吸收祖国文化,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丰盈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基。

上一篇:天语手机:把握每一个竞争环节 下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