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四法

时间:2022-09-06 01:09:12

阅读感悟四法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从朗读感悟,进入角色,文本补白,感受形象四方面结合实际课例论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感悟。

关键词:阅读;朗读;角色;补白;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33-01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同样的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杏坛十几年,我虚心汲取名师的经验,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点滴记于心中,并创新实践,形成自己的几点拙见。

1.朗读感悟,披文入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把握文章的基调,抓住文章的灵魂,入情入境地朗读,则会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人类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火种,在得知会遭到宙斯的惩罚后,依然坚定地回答火神:"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孩子们刚开始读这一句话的时候语调平稳,有气无力的,我笑了笑,说:"承认错误吧,那样你就会逃过宙斯的惩罚的!"被我这么一激,孩子们再读,当读到"有什么错?"时,像是故意回答我似的,读出了反问句应有的语气,声音就显得铿锵有力。在了解完宙斯的惩罚后,我说:"这个时候了,普罗米修斯还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孩子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情感有了升华,各个义愤填膺、坚定有力,自然而然地突出了"绝不会"、"更不会"两个词,普罗米修斯不畏、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的精神在一次次的朗读感悟中跃然纸上。情动而声传,在一次次的激发中,孩子们情感饱满,进入了高潮。"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败的一剂良方。

2.进入角色,对话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则是对话的凭借、纽带和桥梁。如何凭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呢?有位教师的一个教学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我"在父母亲两种极端的评价中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成功作家的故事。文章的主旨意在感受父母亲爱的深沉与宽广。文章末尾的两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点明了中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内涵。案例中老师的引导可见一斑。师:如今,"我"已经成功了,回忆成长的经历,感慨万千。如果你就是作者,站在领奖的讲台上,你最想说什么?(有学生举手)别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认真阅读16-17自然段,并从中选取一个词语作为获奖感言的主题词。一时间,孩子们一边默读一边批注。这位教师以发表"获奖感言"为切入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摒弃对文本的"肢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潜心与文本对话,引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寻找,由主题词"幸运"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感受母亲的慈爱与父亲的严厉。在反复品味、重锤敲打重点段落、重点词语的同时,着眼全篇,前后句连。这位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阅读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文本补白,抽丝剥茧

有些文章言简意赅,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应善于挖掘这其中的文本信息,进行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留白",在文本补白中完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罐和铁罐》一文中,陶罐是多么的谦虚,铁罐是多么的傲慢。铁罐带着轻蔑的语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碰我),懦弱的东西。""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陶罐想再说什么呢?省略号代表的东西可多了,这就是文本的留白。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陶罐还可能说什么呢?于是百家争鸣,有的说:"陶罐还想再说,你现在是金光闪闪,可我不也透着玉石般的光泽吗?"有的说:"陶罐还想再说,我能装水,你呢,装水时间一久,恐怕就会生锈吧!"……通过这个文本补白,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卑不亢,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文本补白能让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接收、处理情况,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

4.感受形象,体味情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体会文章语言的情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的,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净角出场时大模大样的样子,引导学生想象"鹅老爷"吃饭时尊贵的样子,想象狗的"可怜",形成对比,再读相关段落时,白鹅那"高傲"的特点便浮出水面,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又如老舍笔下的母鸡负责、慈爱。我让孩子们通过下面的文字,加以想象:A.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B.遇到另一只母鸡时,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来。对这些句子,我让学生先读两遍,然后启发学生想象:母鸡的动作是怎样的,声音是怎样的,神态又是怎样的,根据平时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此时孩子们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学生以感受形象为主,自然而然体会到了作者的语言情趣。

5.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是的,只要我们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将更加成功,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教法选择艺术》2000年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下一篇:激发识字之趣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