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社会化,我们拭目以待

时间:2022-09-06 12:15:48

高考社会化,我们拭目以待

日前,北京市在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向区县教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进一步对“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北京市提出拟在城区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其实,高考实行社会化报名的提议,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2004年,来自江西的全国政协委员黄晓浪提出建议:高中生高三毕业考试并从学校取得毕业证后,即彻底离开学校。考生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机构报考大学,由社区机构组织高考。高考成绩单和入学通知书下达到社区机构,考生在社区机构领取高考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而省、市高招办不向外公布单个学校的高考数据和升学率。2006年4月,重庆市曾酝酿高考在户籍地报名,遗憾的是,这一广受关注的改革,最终胎死腹中。这些年,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两会”上一直呼吁高考社会化。他建议,通过迈出高考报名社会化“一小步”,收获中小学生减负“一大步”。2010年,湖南省高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在生源所在县市区内实行报名社会化。

高考的任何改革,哪怕只有一点,也总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关于高考社会化,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担心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在报名上能否配合,能否配合得好;二是担心社会化报名后,缺少了一些指标,造成学校教学评价困难,导致教学大滑坡;三是担心这种社会化报名难于保证公平。

所以,此次的北京市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仅提出“在城区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进程试点”,而未就试点的具体操作进行解读。有教育人士指出,这可能只是体现出北京市在高考报名社会化推进上的一个总体方向,至于具体操作,估计还要经过充分调研及讨论。

高考报名社会化,会给教育带来什么?

第一,学校的办学行为因之会更加规范。学校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就应该开齐、开足各种各样的课程,学校加课和补课的热情会因此降低。这时,评价学校,就应该看它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把课程内容限于升学考试所规定的几个学科。

第二,由于学校的压力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缓解生源大战的激烈程度。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奥数热”等问题也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第三,教师的压力藉此得以缓解,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其实,这些年,类似高考报名社会化等教改尝试,还有一些,但结果都没有真正冷却学校比拼升学率的炽热劲头,素质教育,有名而无实,而应试教育的风气,却似乎愈演愈烈。教育的问题过于复杂,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指望一种改革能够彻底解决教育多年的问题,那无异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是,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想办法总比不想办法好,而所谓担心与困难,只要认识到了,也总可以找到消除与解决的办法。

高考社会化,即使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为之叫声好。高考社会化,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举隅 下一篇:欧洲“教育机构中的虚拟教室”项目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