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11:39:04

武术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述了武术操练习对小学生生理以及武术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及意义,同时对武术推广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武术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中国武术有三个基本宗旨,一是强身健体,二是训练意志品质,三是体悟人生道理。现在的很多男孩子过于文弱、阴柔,应该通过武术来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让他们挺拔有力。所以从普及推广的便宜程度、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的迫切性、中国实际的基础教育现状和教育的功效来看,推行武术课间操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部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它是对传统课间操的一种探索性改革。但我认为,武术操比起那些花拳绣腿的集体舞更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武术操教学策略

“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加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决定的。因为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时间频率一般为每十五分钟一次,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差,特别在室外上课一般在短短1分钟内就可达几次。所以,教师在课外的组织工作以及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讲解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就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中完成得好的出来示范,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二、农村环境有利于武术操的进行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因没有运动的氛围,导致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怎么都不肯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

无论是城市学校狭小的院落、楼顶平台、教室走廊亦或是农村学校的土地、山坡、田埂之边、江河之畔,只要身穿宽松适于运动的日常便装,学生们都能不受约束地进行原汁原味的中华武术训练。在我国许多贫困农村学校,孩子们若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跳那些所谓的校园集体舞,恐怕只能是一种“另类风景”,其对学生的美育与健身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三、武术操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操的确起到了减肥、健身等作用,学生肺活量指标比以前提高了,表明学生的运动量比以前增大了很多,身体素质相应也有所提高。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了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比如习武之人要讲究武德,要懂得礼让。从实际来看效果不错,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相处得很融洽,从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现象。

我们学校(江苏省靖江市礼士小学)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学校以2002年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决定从养成教育入手,将书法、篆刻、武术等特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在武术课上,除了给同学们传授武术操之外,还开展了昆仑刀、少林棍、太极扇、五行拳等武术门类课程,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一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蔡锡元,李淑芳编.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郭可愚.形体美的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礼士小学)

上一篇:谈常态课和评优课上的准备活动内容之差异 下一篇:让童心在识字“开心吧”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