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

时间:2022-09-05 05:44:23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

【摘要】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内科实习的本科生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结束时的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结果:在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临床实习教学的认可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临床实习;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5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85

PBL是一种通过多种学习途径的整合,重视学习主动性,并将解决问题作为中心,以病例为核心展开讨论的新型教学方法[1-2],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在国外医学院的教学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且近年来我国诸多医学院校也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3],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较为少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学生在内科疾病学习中接触最早的系统性疾病,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本科生在呼吸内科展开临床实习时,应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实习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为重点[4]。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生尝试性引入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本科生

6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19名,女11名,年龄21~26岁,平均(24.0±2.5)岁;观察组中男20名,女10名,年龄21~27岁,平均(24.5±2.3)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仍以传统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即用“师傅带徒弟”方法,学生看、学、问,老师帮、传、带,学生通过模仿、反复训练进行学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PBL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措施为以下几方面:(1)患者准备:结合住院患者基本情况,为学生介绍呼吸内科某种疾病的患者1名,由学生轮流展开病史主询、查体,其他学生可随时补充。要求每位学生均展开问诊、查体、病历书写。(2)问题提出:老师在查看病史后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提问,如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有何依据、需做哪些辅助检查、对患者作何处理、疾病预后如何等。(3)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身基础知识对病案要点展开对照,并主动总结需学习、了解的内容,然后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教科书等多种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组内可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4)师生总结:完成讨论后向学生发放表单,表单中的内容为老师认为学生应从病案中学到的内容,由学生将自己的总结与表单展开对照。(5)实施细节:通常在2~3 d内,完成对某一种疾病病案的教学,之后为学生展开另一种疾病的教学,循环往复,在实习期内将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危重病相关内容学习完毕。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在进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第1天,均进行摸底考试。学生实习时间为1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同时以不记名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摸底及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摸底考试时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观察组认为临床实习教学课可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促使知识横向联系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专业基本技能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其体质较差、反应慢、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出正确诊断并尽快明确检查方案,从而为患者拟定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法[5-6]。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而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予以加强,提升教学效果及效率,是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7-8]。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教学过程和临床工作程序并不相符,而且学生是通过“模仿”展开学习,这对于提升实习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并不理想[9]。PBL教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其是以问题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获取相关知识[10-11],其对学生的主体性更为重视,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使其主动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12]。笔者所在科室展开临床实习带教时,为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教学,将呼吸内科中的病例作为病案,在老师提出问题前提下由学生结合自身基础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尝试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总结性表单,让学生将自身收获与表单对比,从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在展开临床实习之初的摸底考试中,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学生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以PBL教学法展开带教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琴.浅谈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49-150.

[2]伊洪莉,王怀远,张萌,等.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施[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1):3690-3691.

[3]赵大海,郑凌,马长秀,等.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12):2186-2187.

[4]余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3):114.

[5]李盼盼,吴晶,徐艳.双轨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54-156.

[6]何文芳,吕聪燕,赵梁燕.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2):92.

[7]李春勇.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46-147.

[8]任涛.PDCA循环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6):94-95.

[9]吕小川.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5,7(21):96.

[10]孙娟,李君,费霞.清单式教学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5):14.

[11]杨雅芳.PBL联合LBL教学法(双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06-108.

[12]高胜改.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67.

(收稿日期:2016-03-21)

上一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