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5 02:25:13

浅谈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

[摘要]19世纪末,会计和审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实践可知,设计合理并且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防止重大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此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讲,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制度基础审计 作用 局限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06-01

一、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践中,无论是实质性测试还是符合性测试,都存在抽样误差。假如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抽取的样本很可能是偏高或偏低的项目,据此样本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有很大的审计风险;但假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抽样样本代表性就强,抽样审计的风险就可降低。

(二)内部控制会影响审计效率

审计的过程就是在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据此做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实施抽样审计的前提条件。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非常完善、运行良好、设置严密,审计人员就可以缩小抽样范围,抽查资料就会减少,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反之,如果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不健全或者运行不畅,审计人员就要适当扩大审计抽样的范围,工作量增大,自然工作效率就会降低。

(三)内部控制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必要条件

内部审计并非审计的专有概念,但是审计工作可以利用内部控制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制度基础审计就是以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为基础,运用抽样方法得到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它可以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确保审计结论所达到要求的质量和水平。

二、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局限性

虽然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能起着绝对的保证作用,即使内部控制系统十分完善,也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内部控制,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逐渐被人们所发现。

(一)受成本效益因素的制约

成本效益是现代企业经营最先考虑的问题,企业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内部控制固然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减少错误发生,但如果内部控制的成本超过了可能发生错误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那内控制度将不被采用。

(二)人员素质关系到内控制度的成败

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主体是人,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如果执行人员素质低,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内部控制会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来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可以避免某一个人从事和隐瞒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但是,如果两个或更多的人合伙此类控制就起不到作用了。而且,内部控制大多是针对普通员工和中低层工作人员,对那些负责监督控制的管理者则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措施,如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授意下属进行不正当行为,越过管理程序,这样,内部控制也只能望尘莫及。

三、解决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局限性的方法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主体是审计人员。所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及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应改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职业培训,加深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首先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并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同时,在利用内部控制资料前,要从四个方面确定资料的可信度:一是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得当,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个人是否享有应有的职权,是否具有独立性;三是审查内部审计师是否具有专业能力,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审查并判定内部审计师是否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质量

一个健全的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及时、正确且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河承浩.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7).

[2]罗凌.有关内部控制评审理论和方法的几点管见.中国审计,2002,(3).

[3]史晓芬.重视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在审计中的发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上一篇:范例教学法在商务日语谈判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我国矿山企业税负现状及改革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