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危机下金融体系的发展取向

时间:2022-08-02 03:28:05

浅议金融危机下金融体系的发展取向

[摘要]在现今的全球经济中,金融体系运行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众多金融自由创新倡导者坚持金融创新能推动一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自从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国后,大家开始反思金融体系监管问题,美国更是在近期颁布了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限制银行业从事高风险业务。我国对于金融体系的建设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以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为分析大背景,从准公共产品的角度对金融体系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最佳供给方式。

[关键词]金融体系 准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05-01

一、准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其分类

在介绍准公共产品之前,我们不得不先界定清楚两个相对的概念: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最先是由保罗萨缪尔森1954年发表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中的一篇论文提出的,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消费的减少”,即其具有效用上的非可分割性、受益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与公共产品相对的是私人产品,即具有消费竞争性和受益排他性的产品。

在生活中我们更常见的是准公共产品,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社会产品,也就是要么只有非竞争性而没有非排他性,要么只有非排他性而没有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大概可以分为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和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前者所提供的利益的一部分归其所有者享有,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但其利益的另一部分则可由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教育。后者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效用的社会产品,如公路。

二、金融体系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现在,在各国尤其是发达的西方经济体系中,金融参与者自发产生是金融体系创新的主要来源,但若从整个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金融体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所有者享有了由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部分产品利益。例如贷款,贷款所产生的收益可以分为两部分:贷款人取得的利息收益和借款人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贷款人和借款人各自享有了这两部分收益,所以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第二,金融体系提品的另外一部分收益可由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因而具有不可分割性。从微观上看,金融体系是为市场中的每一个单独个体服务的,而从宏观上看,它却是在为整个经济体服务。因为,一个良好的金融体系能使社会中的每个人获益,但却不需要为此而付费,金融体系完善,社会成员可以方便地对资金进行转移。我们可能在金融体系运转正常时感觉到自己从中获益,但当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即感受到其对经济产生破坏。所以,金融体系具有外部性。

第三,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不完全非排他性。以我们常见的贷款为例,我们知道,每一间银行都会对自身的贷款总额设有一个上限,因此,一部分人取得贷款将会减少其他人获得贷款的可能,即一部分人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所以金融体系在其使用上有一定的竞争性。

所以,从金融体系的前两个特点来看,金融体系应属于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从第三个特点看,金融体系为拥挤性准公共产品。

三、金融体系社会产品的供给建议

我们知道,对于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应根据其外部效应的大小来确定提供方式:外部效应很大时,应视为纯公共产品,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而拥挤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应以市场提供为主,政府提供为辅。金融体系介于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和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之间,因此,其供给不应完全由政府或金融机构主导的单一方式,而应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模式:市场主体自主提供为主,政府补充为辅。对于金融体系产品的提供,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金融机构自主提供和创新为主。相比政府,金融机构能充分掌握市场主体的信息,即在促进资源流动并使其配置最优这点上,金融机构是具有优势的。

第二,政府必须提供必要补充。鉴于金融机构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其连锁的影响力,政府有必要在其业务开展中对其业务风险进行控制,也就是鼓励“有限制的创新”,因为过度自由创新将会导致所提品的质量下降,如次级贷款。

四、结束语

在现今各国经济体中,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其提供的社会产品对整个经济运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自由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完全管制将会使经济裹足不前,而过度自由也会使我们遭受极大损失。美国是金融自由的先驱,但也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困境,因此,鉴于金融体系及其社会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我们应在控制经营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自力.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J].中国金融,2008(20).

[2]刘树德.从公共财政政策的视角看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管理观察,2009(5).

上一篇:浅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音乐的功能与运用 下一篇:重大事件对南京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