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时间:2022-09-05 02:06:54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摘要:从范围、内涵、结构、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旅游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典型情景确定教学范围和语言教学模块;结合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学生终身学习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网络环境,以静态、动态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旅游英语;需求分析;网络环境;教学内容;改革;实施

一、引言

白解红教授指出“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的表现形式”[1];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分割开来的现象非常严重。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一般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检验和发展;职业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分工,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怎样实现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有机融合,是高校各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需求分析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借用网络环境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改革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改革理念

“行动研究”理论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和语言情景,对旅游英语这类实践性极强的语言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旅游英语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的一个分支,所以又离不开ESP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需求分析理论是ESP课程设置定位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需求分析理论;网络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怎样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关系到教学内容改革是否落到实处。

(一)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理论开始于德国。德语Handlung是“行为”、“活动”、“行动”等意义;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英文为action-orientation)教学的基本涵义是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1996年德国各洲掀起了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教授及慕尼黑大学罗安讷教授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强调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即经验的地位,强调学科体系知识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并通过具体“学习情景”来实施。近年来“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二)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是“语言教学中确定人们学习一门语言的各种需求并按其重要程度安排次序的做法”[2]。需求分析的概念有许多说法。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3];他们认为ESP教学则从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方面进行分析。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即在将来的语言使用过程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对学习者的工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等;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先后、掌握的方法等[4]。束定芳认为“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是两种重要的需求分析,他认为“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而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5]。笔者认为他们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各有特色,对本课程的建设都有启迪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网络环境从小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角度,网络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环境不仅包括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意识形态领域。从教学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类与虚拟情景、以及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近似真实情景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旅游情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从学科知识体系中挑选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工作过程,从宏观上序化工作任务,补充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语言学理论,对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在行动研究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双向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定位和优化。

(一)典型旅游情景的定位

在旅游情景中,旅行社处于中心地位,是旅游活动的指挥中心和工作协调部门。旅行社会安排导游从事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有一个框定的范围。最典型的旅游情景有:会客情景、旅途情景、旅馆情景、餐饮情景、景区情景、购物情景和送客情景。旅游情景是确定导游工作任务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联系典型旅游情景,突显情景中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导游工作过程涉及一系列语言情景,在这些情景中,导游充当讲解、口译和服务的角色。旅游英语教学必须结合这些典型情景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语言情景导游讲解主要包括沿途讲解、现场讲解以及座谈、访问、接待以及生活服务中的口译工作。沿途讲解主要包括往返程沿途讲解、旅行沿途讲解以及旅途起点、终点的讲解;在旅游中主要现场讲解沿途风光、历史变迁以及与将要参观的景点的关系;在归途中,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对游览过的景点进行总结性概述。现场讲解包括景区风貌讲解、市区风貌讲解、人文景点讲解、自然风光讲解以及博物馆讲解等。参观文物古迹应介绍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历史和艺术价值等;参观公园应与活动联系起来并适当介绍活动的来由和活动技巧,有时,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给予示范;参观人文景点要注意讲解它的来历以及历史的变迁;参观自然风光应介绍其独特的优势,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地质条件等。语言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导游服务情景教学模块和导游专业情景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多个特殊的情景。我们认为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应在这些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其“旅游英语语言教学模块”[6]如图1所示。

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以导游的工作程序:“迎客”、“游览”、“送客”三个主要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知识、情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技巧等充实教学内容,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标准,结合湖南旅游市场和本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课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行业能力、业务技能以便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利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社会需求。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754处,中国拥有其中29处,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占世界第三位[7]。湖南是一个旅游大省,幅员辽阔,名胜古迹甚多,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有许多国外游客来湖南旅游,并且人数逐年增加,需要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涉外旅游人才。

(2)岗位需求。岗位要求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常见的旅游情景,结合工作过程,与企业和行业共同开发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旅游专业英语Ⅰ,采取宽口径的教材,教材的范围针对全国范围的著名旅游景区,教学模块也是中国旅游行业中典型的旅游线路;旅游专业英语Ⅱ可以使用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优势,为国家或区域培养合格的涉外导游。

(3)终身学习的需求。要求毕业生具有知识更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旅游英语语言的特征和规律,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导入课堂,并通过语言模型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从普通英语向旅游英语的过渡。通过传授旅游语言演变、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的重构。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通常分成三个部分:基础部分、专业知识部分和能力培养部分。基础部分常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中旅游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的知识,旅游文化知识包括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工艺等;专业知识部分根据景点类型分类组织与安排;而能力培养部分主要强调旅游英语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表1为比较典型的传统型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安排表:

本研究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彻底解构传统型知识结构;针对导游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使教学内容从单一的英语知识传授,改造为旅游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交礼仪和旅游情景相互融合的工作过程知识体系。核心内容范围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此外导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都融入教学内容,其中社会知识和旅游文化知识以及工作标准和技能都融入教学内容;核心内容参观游览部分,强调专业知识、旅游文化知识的导入;其它部分强调社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导入。表2为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重构一览表:

4.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书面的静态教材来体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文字表达转向视频和音频、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项转向多项。

四、结语

旅游英语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的用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旅游英语与普通英语,旅游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以及工学交替紧密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旅游英语与旅游情景关系密切,它的特殊功能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语言知识与导游知识和导游技能的有机融合尤显重要。通过网络平台再现教学内容和虚拟或仿真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 白解红.论英语专业学习的双重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20-23.

[2] 劳允栋.英汉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0.

[3] 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1-24.

[4] 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8.

[5]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

[6] 向晓.旅游英语语言认知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17.

[7] 罗尉宣.中国世界遗产大观[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 下一篇: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