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时间:2022-09-05 09:11:14

培养小学低段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的基本情况,从多读好书,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树立典型,鼓励为主等方面实现道德习惯养成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习惯;典型,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1

1引言

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德育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之一,也是往往容易被一些学校所忽略,这不是一个学校的疏忽,目前,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他们偏激地认为现代是知识的时代,只要学好了知识,就可以实现更好的人生追求,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往往成为他们的认识盲区。

2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的基本状况

2.1小学生社会美德意识不强

虽然现在一些学校开展了很多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这种教学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挖掘德育教学的精髓和实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生上车遇到老爷爷、老奶奶要让座,但是我们要是仔细观察公交车上的小学生让座一般都是给年龄大的老人让座,对抱小孩的妇女、还有孕妇让座的不常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接受教师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没有涉及到这两类人群也需要得到我们社会的照顾,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将什么学生做什么的状态,他们主动开展德育思维创新的意识不强。

2.2低年级学生德育教学手段缺乏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每周一至两次课,很难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在实际应用实现,因为课时量相对较少,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教育,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一些道理的讲解时,有着一定的难度,德育教学的手段相对匮乏,德育教学的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这个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开展社会实践的难度较大,一般很多学校都不会轻易地让学生外出实践,这样对于德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必要缺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就相对薄弱。

3实现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构建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实现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具体的教育构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多读好书,实现正面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认识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加,逐步具备了一些阅读的能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暑假多读几本具有正面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将读后感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书籍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正面思想传播开来。现在很多小学都开设的经典诵读,对《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古代经典道德文章进行朗读。因为朗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文章中的道理都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朗读意会出来的,这种意会出来的道理更加容易记住。这样朗读也是可以实现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思想理解,实现自我正面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从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也是他们进行获取更多正面德育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3.2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积极影响学生的良好道德养成

不断营造现代道德教育的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得学生对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操崇尚,对消极、负面的不道德行为的鄙视,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具体的氛围营造措施有很多。例如,借助学校每年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入相关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比赛,同时在学习雷锋纪念日的时候,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深入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慰问演出等活动。同时学生天天上课的教室也可以进一步营造出道德学习的氛围出来,多张贴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的名人警句。在教室的黑板报中,学校的走廊橱窗里都是良好道德宣传的好平台。这些氛围的有效营造可以实现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步实现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

3.3树立典型,运用先M的形象激励学生

在学生中寻找出在道德层面做到更好的同学作为典型,表扬他们的美德和先进事迹,这种表扬可以实现一种榜样效应,更好的实现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态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社会道德模范的宣讲,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每年、每个月评选的中国好人、社会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每个星期都选择一到两个先进人物进行宣讲,不断拓展学生认识什么是美德、怎样做才是有道德的,怎样做才是没有道德的,道德标准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在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找到。

3.4以鼓励为主,引导正确的道德观形成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校学习里终会有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他们应对事情有时做的超出道德标准,有时低于这些标准,例如有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帮助其他人,有的同学则是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当得知这些事情之后,教师需要对帮助别人的学生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这种做法,这样可以树立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一种社会认可。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他们今后还会这样去帮助别人。同时对这些同学的表扬,也会给其他同学一种精神上的刺激,不断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也这样去帮助别人。

4结语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需要从小抓起,在养成了正确的道德习惯基础上,才能实现智育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养成,德育毕竟是在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第一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受到同学、老师、其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翁牛特旗"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实验研究"课题组,王为民,等.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美德教育实效性实验研究总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2011,01:171-172.

[2]杨培升,卜尚文,胡昆,钱宝,等.试论留守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兴和县二台教委三瑞里小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6,16(01):163-164.

作者简介:姓名:刘涛,性别:女,学历:大学本科,出生年月:1964.10.25,籍贯:四川重庆

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上一篇:EVA、传统会计指标与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