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05 06:03:32

浅谈服装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服装课程改革的分析,论述了服装课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服装教材进行的服装教学实践中,对理论的一些探索和运用阐述了服装课程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服装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服装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服装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创造能力;积极性;动机;态度;实践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上。新的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服装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服装课程改革,基于这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

一、新的课程改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习积极性的调节

1、课程改革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2、课程改革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课时:先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直接性学习动机的培养。课程改革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在可选择的条件下,学习尽量照顾了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了强大激励。

2、“精神报酬”刺激。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结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给学生以精神回报,刺激了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通过学习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服装新课程改革从服装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1、“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通过此领域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服装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服装学习的持久兴趣。

2、“设计.应用”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3、“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服装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服装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4、“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服装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服装学习领域。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服装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服装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服装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1、课程改革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服装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服装的基本动力之一。服装课程强调突出服装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服装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服装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课程改革在内容标准中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即审美教育、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和自我、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明白服装课程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我在现有服装教材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运用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安排学生在服装教室内按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老的教育模式,创造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任君庆,苏志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办学的社会声誉[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上一篇:口译模拟实践报告 下一篇:浅谈微格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