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12 07:48:53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教学改革

(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小学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所说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就是语文课要培养的自学能力。因此,重视培养自学能力,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成为我们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教纲的重要课题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操作才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呢?

一、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既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新课标大纲”中提示了三点: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三是“要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科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整体的发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法指导,就应该注意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性、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共同性,是指语文学科和其他各科共同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这

些共同的学法包括:(1)从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说,就有一个如何认识的方法问题,包括观察、记忆、思维的各种具体方法;(2)从小学生学习的基本阵地是课堂的角度来说,就有一个在课堂里怎样学习的方法问题,包括怎样认真思考,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独立作业,以及怎样复习等等。就有一个怎样阅读课本和阅读课外书报的方法问题。所有这些各科共性的基本学习方法,都应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逐步掌握。

阶段性,是指小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习方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小学生要掌握的一整套学习方法大致包括十种能力因素:(1)运用汉语拼音多功能作用(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能力;(2)使用工具书认字释词;(3)理解文章题目;(4)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意;(5)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6)捕捉中心句和归纳中心思想;(7)读懂文章,会找重点词、句、段;(8)从文章中吸取“营养”,指导写作;(9)学课文时质疑问难并试作解;(10)做读书笔记。这十种能力应按照“新课标大纲”中规定的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分散在各年级,搞好年段衔接,注意学法指导的阶段性。

系统性,是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按照学法体系,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有一个由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练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这种系统过程大致是:从语文知识的重点看,其序列为: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段的方法――理解篇章的方法。从文章内部结构看,其序列为: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文章层次的方法。从阅读的方式看,其序列为:预习方法――读议方法――练习方法。从读一篇课文的阅读程序看,其序列为:初读――精读 ――熟读――写读。所有这些学习方法,都应结合教学实践,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地掌握,并形成自学能力。.

综合性,是指学法组合指导,纵观全文阅读。具体作法是:(1)整体入手,了解大意。这是初读阶段。指导时先从题目开始理解,再通读课文,带着问题自学,边读边划生字新词;(2)查工具书,认字释词。这是查解阶段,对于生字、新词、难句,应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取义;(3)理清思路,分析结构。这是再读阶段。可指导学生看内容找分段根据,想分段划起止,抓重点概括段意;(4)熟读精思。这是精读阶段。可指导学生狠抓词、句、段,加深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但要切忌教师的泛泛讲析;(5)纵观全文,质疑问难。这是熟读总结阶段。注意,指导学生自学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

二、坚持“三为主”原则,培养自学能力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以利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呢?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生”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立足点,课堂教学改革,应以“三为主”原则为指导思想。

(一)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必须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安排上,要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主人位置上,让学生学在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或提炼概括,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读书的方法,悟出读书的真谛,形成读书的能力,收到“读懂一篇,能看多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以自学为主

“以自学为主”,就是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自学这条主线,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下的学生自学过程。为此,必须坚决废止“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起“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教学体系。

(三)以读书为主

“新课标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做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呢?当然,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阅读课上,主要的还是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读书中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学会读书,形成习惯。造就是“以读书为主”。

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并不是以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代价的。小学生的自学,不像中学、大学或成人教育,是离不开教师指导的,“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指导作用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新课标大纲”中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 新课标大纲要求:“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境地,就不仅要钻研“教法”,而且要探索“学法”,进而再把二者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法”的研究为“学法”服务,使“学法”的研究促进“教法”的改革。这样总结出来的“教法”和“学法”原则就会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意义。我想,这既应是我们所追求的小语教改的目标,也应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改的出发点。

上一篇:课改来“袭” 何去何从 下一篇:谈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