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主体参与策略

时间:2022-09-05 05:44:24

语文教学主体参与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教师开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过去的“以教师教为主”正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在新的形式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参与;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82-01

1.用学识感染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中,有时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科比较喜欢,投入的时间也比较多,学习成绩比较好。不是他在这一科比较有天赋,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喜欢这科的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常常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而教师渊博的学识正是一位教师的魅力所在。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的教师,再加上他历经岁月的浸染,在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中,侃侃而谈时,芳华毕现,魅力尽展,又有哪一个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教师,不愿意参与这样的课堂呢?

2.用兴趣推动学生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有了喜好这一心理取向,学生便有了学习与探求的热情。兴趣是开启求知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有趣,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2.1创设朗读氛围。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人读书向来注重朗读,他们推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喜欢沉浸在吟读中,因声求义,因声解文。朗读对于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对语音中音调的高低、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的恰当处理,可以帮助学生对语义作正确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朗读的氛围。如教学《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过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2创设动手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增进乐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钱塘湖春行》的时候,不妨让学生拿出笔,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的景色。这样既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美。“把世界作为你的课堂,将所有科目融合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来学。”所以为了激活课堂,走出学生厌倦阅读教学的困境,我们不妨尝试将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撩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3创设质疑氛围。“学者先要会疑”,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生会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一位学生提出:晏子反击楚王应该是理直气壮的,可为什么他在说话之前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完还“故意笑了笑”呢?这个问题质量高,有价值,我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但没有急于作出回答,而是顺着他的问题发问:“是啊,晏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能自己来读懂吗?”于是学生兴趣大增,参与热情很高,通过自渎,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

2.4创设表演氛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这巨大的能量能否释放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而调动学生兴趣的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表演。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强项令》一文,通过学生对湖阳公主、光武帝、董宣等人物活灵活现的表演,让他们精准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最感兴趣的,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3.用问题引领学生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教学中要围绕问题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语文教学如何来设计问题?

3.1扣紧目标设计问题。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问题化。一节课中的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老山界》一课,可以这样提问:红军长征那么艰苦,但阅读时却没有感到那种愁苦、怨天尤人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既然《老山界》是记叙红军翻阅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山老山界的过程,那为什么要写与瑶民的攀谈呢?等等这样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问题。

3.2在关键点上设计问题。如课文《出师表》,这篇文章重点要学习的是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考虑:陆游有“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那么《出师表》所以千古传诵,原因何在呢?这个问题已解决,文章的重点也就突破了。

3.3在疑、难点上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给我的孩子们》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作者这样爱他的孩子们,又为什么两次提到"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这个问题的设计就能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思考,从而解决本科的难点。

3.4在突破口上设计问题。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教师通过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上一篇:爱 第12期 下一篇:浅谈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