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05 05:25:25

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龄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方面的工作要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抓起。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特点及《大纲》的要求,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安全的课堂气氛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曾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有一次让学生用多音字“背”的不同读音组词时,很多同学都组了“背(bēi)包”一词,我也未加思考地给予了肯定。就在这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于是请他发言,他说:“老师我查了词典。‘背包’的‘背’应该读‘bèi’,而不读‘bēi’。”当时,其他学生都不以为然,以为他错了,而我却考虑了一番,同时查阅了词典,支持了该同学的说法,并当众表扬了他这种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敢于给老师指出错误的精神,鼓励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这件小事,使我深深懂得,作为教师,不要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应鼓励学生博学多才,敢于质疑,因为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游”字时,因我考虑到以往的学生经常将“游”误写为“放”,于是我就问学生:“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呀?”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一位学生说:“游泳离不开水,所以‘游’的部首是‘水’,中间是个‘方’,右边上面是‘ ’,下面是‘子’。我肯定了他的说法,但我觉得还应该强调右边下面的“子”,于是我又接着问:“谁能根据你平时熟悉的事情用更形象的方法来识记这个字?尤其不要把右边‘ ’与‘文’混淆。”同学们听了,都在认真地想。这时我又提醒大家:“同学们一定看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故事吧,能否联系这个故事来识记‘游’字呢?”这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我请他发言,他说:“我是这样记‘游’字的,小头爸爸带着大头儿子到一个方形游泳池中去游泳,所以‘游’字由‘ ’、‘方’、和‘ ’来组成,‘ ’代表爸爸在水中游泳,‘子’代表大头儿子在爸爸的保护下游泳。”“你真棒!”我伸出了大拇指。随后我让学生各自边说边写“游”字。由于采用了形象的识记方法,强化了感知,在以后关于“游”字书写中,学生无一人出错。

3、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而在注意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生字时,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经常这样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在造句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给定的词说一句话意思完整的话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但仅是“会造”还远远不够,从培养创新能力这一观点出发,还应该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还应借此机会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开阔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视野。

如在引导学生做《我要的是葫芦》课后习题:用“每天”和“可爱”造句时,学生出了如下一些句子:

“爷爷每天早晨都要练剑。”

“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新闻联播》。”

“我每天都要弹琴。”

“小红每天都上学。”

当说到最后这个句子时,有几个学生边喊边举起了手:“错了。”我心中暗自高兴,但仍装作不明白似地问:“你说说哪儿错了?”

“星期六和星期天就不上学。”

“很好。我们讲话要严密而不要有漏洞。无论是造句还是今后的作文,都要注意这一点。”

说完,我对那个说“小红每天都上学”的孩子说:“你能把你的句子修改一下吗?”他不假思索地说:“除了节假日,小红每天都上学!”同学们都为他鼓掌。接着我又说:“刚才的句子,讲的都是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事。除了这些,我们还能说说距离我们远一点的事情吗?”于是,陆陆续续地有了下面的句子――

“清洁工人每天都要清扫街道。”

“警察叔叔每天都要在马路上指挥交通。”

见学生已经在新的台阶上站稳了,我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让句子的内容再开阔一些吗?说说动物,说说植物,说说美丽的大自然。”不一会,就有几个小手举了起来。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热带雨林每天都在减少。”

“野兔每天都要躲避食肉动物的捕食。”

渐渐地,发言人变得少起来,几个孩子的神情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而其他同学则向他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这时,我趋机问到:“啊,你们懂得真多,这都是从哪儿知道的?”

“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的。”

“我是从《科学童话》中看到的。”

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讲了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并向他们推荐了一些书籍,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记、多说。

轮到用“可爱”造句时,因为有“每天”打通了道路,这一回轻车熟路,深入和拓展都进行得快捷而又顺畅。

三、在讲读课文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讲读课文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一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向题目质疑,并据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先请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问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即出现了什么问号?”一个学生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我立即肯定学生问得好,并在课题后画了个问号。又一个学生问:“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它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它过去了吗?”我听了非常高兴,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又在课题后面画了个大问号,并将此问题定为本课的一个学习目标。接着,我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并通过思考来解决。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所以十分投入。通过初读,学生大体上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些浅层次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其次,在精读课文阶段、我也引导学生抓住体现文章重、难点的关键词语进行质疑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领悟,从而理解全篇内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深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上一篇: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小学生开始 下一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