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时间:2022-09-05 05:11:37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摘 要】教师教学中关注学生成长是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创建趣味性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无形当中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构建;趣味;情境;游戏;实践操作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最初阶段,虽然经历了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但是一进入小学,环境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负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如果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会使刚刚上小学的学生厌烦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环境,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创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故事情境,营造趣味氛围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一个教学引导者,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学习的渴望。而课堂中故事情境的创设,就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将知识融合于学生感性的童话故事中。教师:今天象妈妈让两只小象打扫两个地方的卫生,抽签决定打扫地点,有两根小木条,抽到长的一根打扫庭院,抽到短的打扫室内。这时,两只小象就犯迷糊了,我怎么知道自己抽到的小木条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讲完故事后,学生也被故事吸引,很快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能够帮助这两只小象解决问题,想要比较出这两根木条的长短,只需要将他们其中的一端对齐,然后看它们的另一端哪个长一点,哪个就是长木条。之后,学生都利用自己手中一些工具来代替两根小木条,并验证这位学生的方法是否合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得他们对“比一比”印象深刻,枯燥的知识就这样变得有趣味性了。

教师利用故事情境的创设,将学生拉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整节课都充满热情,实现了活跃课堂的构建。

二、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今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天性,而游戏教学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个性,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巧妙地引入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老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自由结组,小组共同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会给你们每人一副扑克牌,然后你们将这些纸牌全部分发,最后每个小组抽取一张纸牌作为底牌,然后,每个学生要将自己手中的牌,利用我们所学的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形式进行整合,最后结果要等于底牌,看哪位同学最先出完手中的牌。学生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都迫不及待地投身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庋上实现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组织实践操作,体验成功喜悦

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而缺乏实践锻炼,将永远体验不到实践探索成功的喜悦。实践操作,能够激活学生大部分感官器官,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以促使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感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选择将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亲自动手操作,以更近距离地感受数学知识。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4张长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这4张纸片看成一个整体的条件下,将其分成两份。学生对教师布置得任务感到新奇,对于教师给予的自由空间感到兴奋,于是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学生都很认真地思考,边思考边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尝试,在尝试中探索、体验。很快学生就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探索出一些结果,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学生1:我将这4张纸片分成了一份1张纸,一份3张纸的两份。学生2:我分出了两份都是两张的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这些结果,于是教师让其4张纸片交成5张纸片,让学生继续探索,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指点和引导,进而加快教学目标实现的步伐。

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总之,教师教学中关注学生成长是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建趣味性课堂,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上一篇:化学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请多给学生一点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