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

时间:2022-09-05 04:50:10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数字图书馆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尚属于需要人们加深认识的客观事物。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的前提下,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难题,提出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 路径选择

图书馆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办学指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水平。数字图书馆是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应超高速信息高速公路进化的迫切需求而发展的一代新型网络资源组织模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必然趋势,是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加速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数字化就是对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有高度价值的文本、图像、声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保存、研究,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跨库连接的电子服务。图书馆数字化是社会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资源管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超容量多种媒体介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依托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而存在,并通过网络为信息需求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使本地或远程的用户均可方便、快捷地存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除了收藏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INTERNET背景下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美国是经济和信息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美国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使图书馆界在数字图书馆的研制方面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高校是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力之一。例如,美国DLI—1项目的6个计划就是以6所大学为主进行开发的,DLI—2的47个项目研究开发点由过去的6所大学(位于4个州)扩大到20所大学(位于14个州)。许多大学还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了若干数字图书馆项目。此外,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提供部分资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合作进行了“美国遗产虚拟档案计划”,创建了一个基于EAD(一种用于档案的元数据方案)标引的共享数据库,促进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自1996年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来,“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拉开了数字化发展的序幕。

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与IBM合作,正在创建“中国高校学位论文联机服务系统”,用户可在国内15所联网学校和国外互联网上进行透明的、无国界的信息寻检。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创建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将其拥有的300GB数字化馆藏(包括联机目录,电子参考书如索引和摘要、辞典、百科全书、电子全文杂志和会议录,多媒体有声读物,影视片、动画片和计算机软件等,约占实际使用馆藏文献的25~30%)提供网络服务,在交大校园网内甚至可以提供VOD服务。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将与许多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共同联合建设中国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

总之,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步不一,但发展相对较快,整体水平也较高,不少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功能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过渡,开始步入校园网络建设时期,这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在图书馆数字化的研究和建设上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与发达的美国相比,我们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

(一)基础理论建设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早期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开始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的状态。这显然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二)信息资源数字化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正在加速图书馆现代化进程,资源数字化的手段,有传统的手工操作、键盘输入、数码成像技术、图片扫描数字化保存等几种形式。在我国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购进了光盘数据库,便于教学和科研,但对于本校图书馆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及高校文献资源数字化发展缓慢,导致数字化资源缺乏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有序地加强数字化信息的建设,优先实施本馆最有特色的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形成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帮助用户更好、更方便地利用网络信息。

(三)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的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标准,各个高校独自拟定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各高校所建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在数据库结构上不兼容,而且在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规模的、易用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积极研制并引进国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四)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宏观规划,重复建设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不仅浪费了存储空间,而且浪费了信息资源建设者的时间,没有给网络用户带来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为了使有限的人力、财力建设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建设应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各类图书馆从本馆信息资源做起,用统一标准建设各具特色、有所分工的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五)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诸如馆藏数字化所引发的复制权问题,开发数据库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等等。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理论研究。

要对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理论框架加以全面评估,尽快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较为权威的理论系统。在此过程中,除了一些研究机构、权威部门外,还应广泛吸收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丰富的数字化发展经验的、有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参与讨论和共建,并充分考虑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实情、我国国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独有特点,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考虑未来的图书馆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速度,使所建立的理论系统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起到理论指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数据库建设。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高校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是,如果上网打开某馆的一个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文献线索,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的读者决不会满足所需文献在何处的信息,而是想直接获取所需文献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抓紧做好按类回溯建库工作,实现馆藏书目数字化,另一方面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根据各种专题类型分门别类,制作全文数据库,如“科研项目数据库”等,让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实际工作服务。除了数据库的购买外,图书馆还应考虑对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电子出版物进行购买。近年来,出版商不断推出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图书及各种多媒体光盘。图书馆收藏电子出版物,利用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开展服务,不仅有利于读者对新知识的汲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读者的业余生活。

(三)加强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主要目的是收藏,并为一定范围内的读者服务;而数字图书馆必须实现资源共享,这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在与其他图书馆联网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与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由核心高校牵头的有专业特色的核心数字平台,并形成资源库的跨库无缝链接,而不是形成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群雄割据、专业特色不明显、内容重复、简单模仿的混乱局面。同时,加强图书馆“一站式”服务,即读者到馆后,在一个服务空间内即可获得同一主题、相关文献、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业对用户服务的目标,即通过最简单的操作,使用户能够一步到位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对各种不同资源及不同数据库的高度、有效整合。这种服务方式提供的是集咨询、检索、借阅、复印、打印、扫描、电子文献和网上开发及自助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文服务的理念。

(四)加强人才培养,适应数字图书馆要求。

传统图书馆时代,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因此,图书馆员被看成是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即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具备很高的素质,“人与机”结合,将产生数字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并要求所有图书馆馆员都成为“信息向导”,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是复合型人才。首先,注重对现有人员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其次,引进一批计算机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才准备。最后,努力在读者服务方面加以创新和完善,这是高校数序化建设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承鉴,刘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3).

[2]俞菲,徐敏刚.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概述[J].情报科学,2000(2).

[3]孟凡强,等.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第二阶段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00(5).

[4]李德玲.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5(5).

[5]周艳,张淑芬.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和个性化信息服务[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反思 下一篇:心桥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