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课堂的主人

时间:2022-09-05 04:19:37

孩子,你是课堂的主人

摘 要:邓小平同志留下了谆谆教导:“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是一种灌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语文课堂教学应当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互动活动。语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教师;文本;主体性

当今社会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那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看作是知识的主人。现在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具有具体的实践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充分表现个性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使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才能积极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感悟、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一味地满堂灌,而应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领悟。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了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最佳路径》这一课时,我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大家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他们还建立了迪斯尼乐园。”接着教师介绍迪斯尼乐园: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他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丰富而且有趣,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因为动画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他们也就怀着一颗快乐之心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调动了学生对《最佳路径》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文。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充分信任他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期初到期末,都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及时调整起点、难点和教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帮助,使学生不因前面的困难而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让全班同学都有所得,增强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二、走进文本,学生敢于提问

平时我们常说“读书读书”,学生的好多知识是从书本上获取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的平等“对话”过程,它们三位一体,不可或缺。实施新课程以来,不少教师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十分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却常常忽略了文本这一沉默的主体。其实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面对文本,就是在倾听作者的讲述,和文本、作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后面几种对话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通通都会落空。

“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的思想情绪,解除学生不会问“问题”、怕问“问题”的心理,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

在教学《云雀的心愿》的时候,在读完课题之后,我鼓励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想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还有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想知道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一时间,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我借此机会引导:“同学们,其实你们想了解的这些课文里都有,只要我们认真读、用心读,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同学们,让我们去课文中找寻答案吧,出发!”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简单,在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有一学生问:“宋庆龄故居里有什么树?”显然这位学生连课题也没有认真读,既然他问了,我就请他读了课文的第1~3自然段,让他通过自己的朗读从文本中发现答案。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教师都不能嘲笑,学生问,就说明他们在动脑,一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他们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另外教师是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价值。

课堂上学生问了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让文本参与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始终是围绕文本进行,文本引导、影响、制约师生的对话,而不能不顾文本的规定性、前提性、背景性。

三、亲身体验,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上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空洞抽象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却会使人终生难忘,学生也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知识。新大纲特别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要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在新教材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为了让学生感悟花瓣的柔软、清香,我特意带了几片月季花花瓣到课堂上,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说说自己闻过、摸过后的感受,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这句话。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自然会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这比教师直接让学生来记这句话要高明得多,不仅克服了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还都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来读这句话,那学生就自然而然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还能使学生的有感情阅读得到提高。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体验盲人的活动。参加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这次习作的要求是:通过一次体验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上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以探求学习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在让学生体验盲人倒水、回自己座位的基础上,学生在写习作的时候,因为有了刚才的切身体会,他们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让他们来挖掘。从中他们也能体会自己感悟的快乐,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在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才会落到实处。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应该拥有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他们有他们的学习空间,也有他们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

参考文献:

[1]何玉云.教育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2]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

上一篇:发掘教材美的元素 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