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探索

时间:2022-09-05 01:54:40

有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探索

摘要:目的 探讨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控制中,综合治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方法 以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专科治疗模式;予以为期18个月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际疗效。结果 第18个月时,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抑郁症患病率等均位于基线水平以下,且较为明显。对照组仅空腹血糖和UAERLN明显位于基线以下,体质指数位于基线以上,且较为明显。另外,对照组FPG以及HbAlc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结论 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控制中,综合治疗模式比专科治疗模式更具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专科治疗

全科医学服务具有诸多优势,不仅更加个性化、人格化,而且更具综合性、持续性及协调性,有效弥补了原先医疗模式的不足之处,因而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1]。本文以1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所具有的实用价值。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3年6月到我中心就诊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部超过60岁)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61~77岁,平均68.9岁,病程4.9年(均值)。借助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专科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行各项检查之后,没有发现明显差异,即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教育;专科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的如下指标进行检查:①空腹血糖(FPG);②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③血脂;④体质指数(BMI);⑤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⑥视网膜病变;⑦颈动脉粥样斑块;⑧家庭功能障碍(Family APGAR);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CES-D);⑩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评分(COOP/WONCA)等。

在研究之前,由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分组为120例患者建立个人糖尿病病史档案,保证检查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便后期的统一评估;为120例患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尤其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运动方案的设计,另一个是饮食方案的设计;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降压药、扩冠药以及降脂药等。

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调查之后,分别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以及第18个月进行FPG检测[2],以1次/6个月的频率进行HbAlc检测,以1次/9个月的频率进行血脂检测,在第18个月时,对患者的UAER、视网膜病变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复查。对照组患者应按时接受上述检查,至于其他时段的检查,可自行安排。观察组:①对血糖进行检测,频率控制在1次/月;②行综合治疗,并对治疗方案予以及时的优化调整;③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教育;④做好巡诊与家访工作;⑤对患者病情及其治疗予以真实而准确的记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FPG及HbAlc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及HbAlc比较,见图1和图2。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两组各自的FPG均处于基线以下的水平,在6~18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第12个月的FPG比第9个月的FPG要低,然而第18个月的FPG却有所升高,高于第12个月的FPG。对照组的整体HbAlc水平只是在第12个月的时候位于基线水平以下;观察组的整体HbAlc水平在第6个月之后便长期且稳定地位于基线水平之下。

图1 两组治疗期间FPG的变化 图2 两组治疗期间HbAlc水平的变化

2.2血脂、体质指数及UAER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脂、体质指数及UAER变化,见表1。对照组的体质指数在第18个月时明显超过基线水平及观察组水平。对照组的TC在第9个月时位于基线水平以下,第18个月只有LDL-C位于基线水平以上。观察组第9个月时只有TG位于基线水平以上。相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HDL-C明显偏高,而LDL-C则明显偏低。对照组的UAERLM在第18个月时位于基线水平以下,且较为明显,观察组的该项指标此时不仅明显位于基线水平以下,同时还明显低于对照组。

2.3视网膜病变、颈动脉粥样斑块 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如表2所示。

2.4家庭功能障碍、抑郁症发生及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评分结果 在第18个月时,对照组严重家庭功能障碍(即Family APGAR评分在3分以下)仅出现1例(1.7%),明显位于基线水平(4例,6.7%)以下,对照组抑郁症出现12例(20.0%),和基线水平(17例,28.3%)不存在明显差异,因而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抑郁症出现6例(10%),明显位于基线水平(14例,23.3%)以下,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严重家庭功能障碍出现1例(1.7%),和基线水平(2例,3.3%)不存在明显差异,因而无统计学意义。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评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为(18.2±3.6)分,治疗后为(18.1±3.7)分,观察组治疗前为(17.8±4.2)分,治疗后为(18.2±4.3)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现阶段的糖尿病专科治疗模式中,大多数由患者本人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就医与否,医生通常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就诊建议,因而在连续性方面不够理想。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自我照顾能力普遍不足,无法实现对饮食以及运动的有效优化,这对于病情的控制而言是极为不利的[3]。

对血糖予以严格控制,能让患者体重维持不变或者略有提高,而血糖偏高的长期存在,将会造成患者体重有所降低[4]。由本研究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BMI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患者的BMI却发生了明显增加[5],其原因可能是,观察组患者由于得到了及时而科学的综合医疗指导,因而患者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对照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够连续和稳定,再加上饮食及运动的无规律,最终导致患者体质指数改变不如观察组好[6]。

在血脂方面,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其改善情况均不理想。在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方面,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①此类病变的实际进展相对缓慢,②观察时间相对较短所致。值得一提的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RE在经过为期18个月的治疗之后得以明显降低[7],其中,观察组更加明显,这和观察组患者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较为常见,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这种情况更是明显。据有关研究显示,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体力活动更少;②饮食习惯更不健康;③服药依从性更差。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该类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相对较差,患者体重有所增加。本研究中,相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抑郁症控制情况更为理想,这表明在社区内开展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本研究中,存在家庭功能严重障碍问题的患者数量不多,家庭功能将会对老年慢性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给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世幸,刘振优.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综合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04:590-591.

[2]杨,王红,李会先.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092.

[3]储改铭.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安庆医学,2009,01:32-34.

[4]吴新玲.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02:112+91.

[5]王晓军,苏运辉,刘文星,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4:239-241.

[6]过晓红.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0,33:1032-1033.

[7]程红.浅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0:41-42.

上一篇:超声影像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下一篇:姜油对小鼠肝脏Cyp3a、Cyp2e1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