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时间:2022-09-04 11:22:30

72例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对72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配合小儿液体疗法及西药对症处理。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短者1天,最长6天, 多数在2~3天治愈,随访48例,一周内未见反复。结论:对于由脾胃虚弱、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及时改善症状,大大地缩短病程,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婴幼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17-02

腹泻是小儿常见多发病,严重地威胁小儿的健康。婴幼儿腹泻[1]是以腹泻为主的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综合症。发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大于4岁者少见。从2007年开始, 笔者采用中药配合液体疗法及西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大地缩短了病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记录完整的72例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最小者8个月,最大者3岁半。其中1岁以内发病10例, 占13.9%;1~2岁发病30例,占41.6%;2-3岁发病26例, 占36.1%;3岁以上发病6例, 占8.3%。男孩42例,女孩30例, 男女发病之比为1.4∶1。农村病例58例,占80.6%; 城镇病例14倒,占19.4%。住院病例28例,占38.9%;门诊病例44例, 占61.1%。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为38-40摄氏度)和呕吐腹泻症状,半数病例伴咳嗽,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严重脱水酸中毒者较重; 呕吐为胃纳物或干呕,每日10次左右,少数无呕吐;腹泻每日6~ 10次,严重病例每日超过20次,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镜检大量脂肪滴和少量白细胞;住院病例脱水酸中毒在中度以上,严重者有明显的缺钾症状。诊断主要根据喂养史、病史、饮食卫生情况、临床表现、大便镜检等区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同时考虑发病季节。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配合小儿液体疗法及西药对症处理。

2.1 中药治疗:以朴脾健胃,清热利湿为主, 进行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党参、五昧子、黄芩各3~6g,菌陈、连翘、板蓝根各6- 12g,甘草3g。呕吐不甚并发热者加黄连3g,去半夏、陈皮、党参;腹胀,加木香3~6g,砂仁3g;食饮下降明显,加焦三仙,鸡内金各3~6g;若有呼吸衰竭症状,将党参改用红参;遇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加红参3-6g,附片3g(先煎), 肉桂3g,去半夏、黄芩;水泻不止,则加肉豆蔻、金樱子、诃子各3~6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中药针剂穿心莲针或黄连素针每日2次肌肉注射。

2.2 西药治疗:采用液体疗法预防和纠正脱水[3]。补液量:按轻度脱水80~120rnl/kg、中度脱水12-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根据年龄大小,24小时补给。根据脱水性质确定补液种类:等渗性脱水用3:2:1液, 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少数病例给予助消化药和止泻药口服。门诊病例有脱水者给口服补液盐(WHO推荐ORS配方: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氯钠7.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1)频频口服。肌肉注射和口服治疗同住院病例。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991年版)[2]拟定。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偶见脂肪球和红白细胞。无效:大便次数及水份不减少或症状加重。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短者1天,最长6天, 多数在2~3天治愈。其中1天治愈者14例,占19.4%;2天治愈者28例, 占38.3%;3天治愈者24 例. 占33.3%;4 天治愈者4例, 占5.5%;6天治愈者2例, 占2.7%。随访48例,一周内未见反复。

4 治疗体会

婴幼儿腹泻虽是自限性疾病,数日内呕吐渐停,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无须特殊治疗,但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必须积极治疗。采用抗生素和西药治疗多不奏效, 单纯用中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优势互补,既可防止因腹泻严重造成的脱水酸中毒,循环衰竭,又可调节胃肠功能,从而使炎症消除,吐泻停止,身体康复。

中医认为,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即易实易虚,其脏腑柔弱,形气未足,腠理疏松,脾胃虚弱,若饮食失节、寒湿不调,易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并走大肠致滑泄不止而泄泻频作,耗伤津液。因为脾乃太阴湿土,喜燥恶湿,健脾当以温运为本。《名医方论》曰:“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抗病毒为主药; 黄芩清热燥湿; 白术、陈皮、半夏、健脾和胃,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辅药;党参补中益气;五味子补气涩肠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减轻燥性,为使药。综观全方,有清热除湿,补脾健胃作用。对于由脾胃虚弱、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用本方加减治疗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消炎、止吐止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孝礼,周尚仁.小儿消化系统疾病[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1

[2] 陈贵廷,杨思.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95

[3]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上一篇:哭闹婴幼儿的临床护理与治疗 下一篇: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