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董事长优秀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04 06:49:16

【前言】集团董事长优秀事迹材料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于是,占地400亩的新材料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投入2.3亿元的全国第一座全电熔万吨池窑,于2006年10月份已点火投产;上市辅导期已经结束、公司即将申报上市,新一轮激情创业的远景,又在*的脑海里运筹…… 深情育人 身为集团的董事长,*亲近而儒雅,热情而真诚,在平时工...

集团董事长优秀事迹材料

*,江苏*集团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在他担任该企业负责人的35年的时间里,以激情创业、深情育人、真情奉献的无私精神,践行和诠释着“鼎立天地、得报社会”的“*信念”。

激情创业

1971年,年仅22岁的*受如城镇政府的重托,凭着年轻人特有的创业激情,用6万元的资产盘活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办麻纺厂,创办了如皋玻璃纤维厂,解决了近200人的生计问题。

30多年过去了,在*的苦心经营下,昔日的芦菲棚、铁木机早已被现代化的大型厂房、电脑数控设备替代。如皋玻璃纤维厂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颇有名气的企业。1995年,组建江苏*集团。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额7.8亿元、实现税金4100万元、出口创汇4053万美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名。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建材百强企业,被列为全国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基地。7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取得51项专利,主持或参加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项。

被列入“中国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基地”,是对*长期坚持“技术创新、争创一流”创业理念的成果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他走出与部属大厂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的怪圈,率先与南京玻纤院联合,以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夺得市场先机,市场占有率由10%攀升到50%。上世纪90年代初,在该产品销售态势依然强劲的情况下,他敏锐地觉察到潜在的风险,提出了该产品逐步退出市场,迅速开发新产品的市场策略。玻纤砂轮网布、自粘带、土工格栅、高硅氧高温过滤基材、航天专用织物、膨体壁布等一批国家重点新产品,在经过两三年的研制后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至今年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专利项目23个。2006年,土工格栅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国家重点工程的独家供应产品。增强砂轮网布、网片质量、产量、销量均居世界第一,单项产品年销售1.4亿元。然而,*保持着十分清醒的理性思维,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要让更多的新产品百花齐放,在国际市场上争奇斗艳,才能实现玻纤‘强国梦’,才能打响玻纤‘中国牌’”。

于是,占地400亩的新材料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投入2.3亿元的全国第一座全电熔万吨池窑,于2006年10月份已点火投产;上市辅导期已经结束、公司即将申报上市,新一轮激情创业的远景,又在*的脑海里运筹……

深情育人

身为集团的董事长,*亲近而儒雅,热情而真诚,在平时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讨论”即广开言路,集聚智慧。他的“讨论”,“讨论”出了30多年推心置腹、同舟共济的稳定的领导班子;“讨论”出了畅所欲言、人人争先的宽松氛围。“讨论”出了目标世界一流的宏伟蓝图。*常说:*之所以获得今天的发展,得益于企业稳定的领导班子和奋进的干部员工队伍。

*特别重视*集团的团队建设,潜心营造“员工共建*、*回报员工”的双赢氛围。为此,他经常深入一线和员工们讨论职业生涯规划,向员工询问工作情况、建议和要求。为了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他不惜重金培养人才。早在1983年,派出60名员工到一家全国知名企业实地培训3年,员工工资全部由*自付;上世纪90年代初,与南京玻纤院合作举办了玻璃纤维专业中专、大专学历班,28名管理、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取得了玻璃纤维专业中专、大专学历;2001年至2003年,投入10多万元,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了“经济管理”专业大专证书班,45人拿到“经济管理”大专学历;2003年下半年,他们耗巨资聘请上海一家资深咨询公司合作举办“现代企业管理技能提升班”,100多名各层次管理人员接受了相关管理知识、理念和技能培训;2005年,又投入110万元,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MBA研修班,100多名企业骨干参加了培训。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所有管理岗位都实行公开招聘,这为每一位员工搭建了一个公平、公开的“赛马场”。近两年,企业先后有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竞聘走上了管理岗位,不少人成为了企业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

“做事先做人”,在*是句老话,但不是套话。*重视人才,更重视人品,他要求各级管理者都要有“带兵如带子”的精神,要在职工的道德素质建设上下苦功。在他的倡议下,企业专题下发了《关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了“讲学习、讲团结,反对居功自傲”的系列大讨论,举办了由他主讲的“战胜自我、实现自我”党性修养党课。在一次会议上,他深情地说:“*的每一位同事都是兄弟姐妹。只有情同手足,同甘共苦,才能志同道合,共谋发展。”*集团的价值观是:“在*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中实现自我”。*用他对员工、对同事的深厚情谊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推动着*的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真情奉献

*为“*”文化的本质作了独特的诠释:“鼎立天地,得报社会”。鼎立天地,就是把企业建成根基磐如坚石的大厦,昂首鼎立于天地之间;得报社会,就是在不断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报答社会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不断反哺社会,企业才能更快、更和谐地发展。

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始终把报效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他认为,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回报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努力改善内部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精心打造“和谐*”,确保职工的生命健康权。为此,他积极倡导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十分关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连续两次被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

*从不否认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在*,事业部的负责人的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贡献突出的还给予“总裁特别奖”。2006年,他又提出“要敢于与外企、私企比待遇”。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他注重不断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职工年收入平均近两万元。*集团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年缴费770多万元,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653名退休职工老有所养。从2007年1月起全体合同制工人和退休职工进入医疗保险。

*经常教育员工:做人不要忘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懂得回报的人,才是一个有精神、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实现“得报社会”的理想,他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自1992年开始,*集团先后兼并了家具公司、纸箱厂等7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安置分流下岗职工1200多人,每年都会拿出资金资助如皋籍困难大学生,资助下岗职工,扶贫解困,还与特困儿童、特困劳模结对帮扶。在市内重大经济活动中,他也积极资助,如2004年经贸洽谈会一次捐赠50万元,为如皋经济的发展作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集团已先后捐款300多万元,用于社会公益性事业。*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得报社会”必须从一般意义的捐款捐物上升到造福乡梓的层次,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飞跃,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为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造福地方百姓,2004年,*多次往返北京、山东开展市场调研,在如皋市搬经镇、柴湾镇投资4000多万元,创办了鲜切花生产基地和名贵苗木繁殖基地。通过示范辐射,扶持带动周边8个镇20多个村1000多农户专业从事苗木生产,一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近1亿元,全市有20多万农民受益,受益农民亩收入已由原来二三千元增加到3万元。如今,一个集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农业、定单农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链,在*玻纤产业的推动下已初具雏型,为如皋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上一篇:提升职工素质的思考 下一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