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04 01:46:38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摘 要】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定目标、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偏差进行了分析,对实践课程体系的项目进行了分解,同时对各流程的责权进行了划分,最后对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机制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工作过程 导向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2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为汽车后市场培养高技能从业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以工作过程导向是高职院校为汽车后市场企业培养高技能综合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管理学范畴方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指旨在达到原定工作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行为逻辑结构的管理学思想,强调由于在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以及为解决该问题所应具备的功能。该体系具有明确的预期目标、清晰的原定目标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偏差,以及为缩小原定目标与预期效果之间差距所经过的路径。而这种路径的分解又可表现为将工程分解为项目、将部署分解为布局、将项目的落实和布局的具体化体现为流程。企业管理过程中将流程以及以流程具体化为导向的管理思想、方法、技术集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在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随着企业对综合性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各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引入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充分体现为了以人为本、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针对性、职业性等特点;另一方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各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在理工科专业范围内,表现得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我国汽车后市场飞速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与相互作用过程中,对汽车后市场中高级从业人员所产生的现实迫切需求。从汽车后市场的角度来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汽车后市场这一主体需求与高等职业院校为企业所提供的相关人力资源环境条件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由于主体目标与预期效果之间产生了偏差,而为解决这些偏差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实践的结果。从高等职业院校角度来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是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对高等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格局的一种挑战,也是为了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各种努力和尝试。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是一种平行体系结构,其特点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体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则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以明确的预期目标为出发点,按工作过程中不同工作任务的关联结性来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整合。在训练过程中,清晰的工作情景、明确的预期工作目标,对受众(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导向作用,受众(学生)会根据各项目的分解、各流程的具体要求,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要求及流程,来实现原定的各项目标。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践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能够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差分析及项目分解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预期目标与项目分析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是建立在汽车后市场相关职业岗位群职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可预见的实践课程目标。因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践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就是通过系统的项目训练,达到汽车后市场相应职业岗位要求,让毕业生与企业真正实现无隙对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其职业岗位群对应汽车后市场中13个具体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对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就会产生相应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自2000年以后设置的新兴专业,是伴随着我国汽车后市场的飞速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但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时,由于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岗位群的定位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近年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飞速发展的汽车后市场各岗位职业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如职业能力滞后、职业提升空间不大、工作情景适应过程较慢、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为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探求,就变成了本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所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或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项目分解,注重项目的实效性、布局的合理性、流程的科学性以及相互之间的紧密配合和调整反馈的可操作性。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都体现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用性。在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强化流程的科学管理,在各项目及流程管理过程中,彰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面向(专业岗位群定位)包括了汽车后市场的各个环节,这一点已得到了各职业院校的认可。汽车后市场包括了从新车出厂下线进入流通环节,直至汽车报废回收等领域,一般包括汽车物流与配送、配件销售、售后服务、汽车交易服务等十几个环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一般都要进入到以上十几个环节中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工作,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分解,要与具体的、不同企业的岗位要求相一致。根据目前汽车后市场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来看,一般来说这些企业可以有以下几种:4S店(含品牌经营店,特许经营店、售后服务店等)、综合汽车维修厂(不同于4S店的设置形式,注重于汽车综合维修,兼顾其他业务形式)、汽车市场(其后台业务比4S店的业务更为全面,但更注重于新车销售、品牌宣传与导向、整体业务服务、汽车会展业务等)、二手车交易市场、保险公司(专指汽车金融服务类)、汽车租赁公司、汽车俱乐部(含汽车文化传播等)、汽车装饰与美容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针对不同的企业载体进行设计不同的目标与流程,才能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以汽车品牌服务为主、以4S店以及汽车市场等为载体的汽车技术服务相关职业岗位,这些岗位的设置(不包括财务管理类岗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总经理、站长、配件经理、配件计划员(含配件收发员、配件仓储管理员)、车间主任(含班组长、师命傅等)、维修人员(含维修工、维修技师等)、工具保管员、办公室主任、内训师、服务经理、大厅接待员、索赔员、业务接待经理、销售经理等。不同的企业,在个别岗位设置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业务需要及流程基本一致。

根据以上岗位设置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要求的预期目标,其目的性就会更加明显。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分解、流程设置及流程的可操作性分析

以4S店所对应的岗位群为载体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主体需求和预期目标,其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设置。下面区分常见的四类目标岗位进行项目分解分析。

1.目标岗位Ⅰ:配件计划员(配件仓储管理员、配件收发员等),可提升的岗位:配件经理。训练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配件识别训练;(2)配件销售管理软件训练;(3)配件流通管理知识训练。评价方式:设计专用表格,由配件经理把握,其中配件图片识别(通过设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准确率不低于90%;配件实物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0%;能熟练使用企业专用或通用配件销售管理软件,配件在不同仓储中心之间进行调配,不能出现错误或出错率低于1%;熟悉不同大区的配件流通中心的业务流程。

2.目标岗位Ⅱ:销售员(业务接待经理),可提升的岗位:销售经理、接待经理。训练项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1)产品知识训练;(2)接待知识训练;(3)客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4)销售技巧训练;(5)汽车销售费用计算训练;(6)汽车保险知识训练。评价方式:由主管的销售经理或主管进行直接评价,结合实际表现、客户投诉情况、方案设计水平评定、汽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直接进行。

3.目标岗位Ⅲ:维修保养人员(维修工、维修技师),可提升的岗位:车间主任(班组长,师傅等)。训练项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严格按照企业保养流程进行训练,在师傅(班组长)的带领下直接进行。(2)可以按照中(高)级汽车维修工要求进行,也可以直接按以考取中(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为准入资格。评价方式:由班组长(师傅)直接结合个人平时表现进行。

4.目标岗位Ⅳ:二手车销售,其训练项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新车销售及办理牌照流程训练;(2)二手车评估模拟训练;(3)二手车转户手续训练。评价方式:由师傅或业务经理结合平时表现及模拟案例分析进行评价,也可直接给定二手车进行目标评定,通过撰写二手车评估书等形式进行业务能力评定。

以上的项目设置、项目分解以及流程安排,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校内外资源配置情况,适应进行增减;其流程的安排也可以根据学生对实践项目的接受情况进行适应调整。

三、实践教学体系各流程的责权划分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流程的责权划分及权重分配,由实践体系所基于的企业载体、教学组织模式、专业定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职业岗位定位有关。对毕业生进行不同的岗位定位,毕业生对不同的岗位选择,均会影响到各权重的关系。

在以上目标岗位I至目标岗位Ⅳ等四个岗位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意愿,结合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权重划分。可以直接完成为期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顶岗实训(或工学交替),也可以按时间在同一个企业或不同企业之间定期轮换,但前提是企业的岗位要求合理,校企合作能达到更深的层次方可。一般来说,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定期上报制度,以及毕业就业有关政策要求情况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的周期一般定为4~6个月为好,第二年从4月份开始,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学生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选择及适应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但也有部分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习延续到一年以后。但按照大多数企业来说,一般都会利用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的政策要求,来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所以,在能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的前提下,以上4个岗位的周期均可按一个月(或2个月)来进行划分,在学生顶岗实训或工学交替成绩的评定上,可以单独按一项来评定,也可以按四个岗位综合来评定。如果按四个岗位来综合评定,则比较合适的权重比是3∶3∶2∶2的比例来进行。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及反馈机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对项目效果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与传统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有明显的区别。对项目实施情况及结果的评价,要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实践体系的明确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反馈的及时性、科学性;能及时修正预期目标。在近几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以注重记录过程性结果为评价重点的、充分反映主体(学生)在各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参与性、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的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效的评价办法。同时建立以网络、数据库与汽车电子商务(或引入汽车企业管理软件)为载体的各项目过程记录及反馈机制,才能形成以科学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评价与反馈过程中,既应注意对主体的一般性问题评价,也应注重对个体的特殊性评价,这才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预期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主体目标要求、工作情景要求、受众(学生)意愿、企业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利用企业信息资源、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切实解决在主体需求与工作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目标的分解,操作性强的项目设计,以及科学的评价及反馈机制,达到明确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3]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7(21)

【作者简介】裴朝东(1972- ),男,广西合浦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工业经济系)副主任,汽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对策 下一篇:SQL Server2005和VB.NET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