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园之构建

时间:2022-09-04 11:38:10

艺术家园之构建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中艺术信息资源储备与经营服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具体阐述艺术信息资源与艺术教育及学生人格完善的重要关联,建设性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经营策略,并将艺术信息资源视为与大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艺术家园来认识其文化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艺术信息;艺术家园;经营

在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架构与子库布局中,艺术信息资源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艺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经营与开发利用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功能作用亦未得到有效发挥。在图像视觉文化与互联网络日益交织的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最佳阶段,他们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尤为敏感和渴望。大学校园的艺术氛围是他们所能最直接感受到的,除了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图书资料与信息也是他们汲取艺术知识的资源所在,艺术资料信息库的开放与服务水平无疑直接影响了其艺术审美性格的塑造。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大学图书馆艺术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与文化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艺术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艺术信息资源库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艺术教学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与非艺术专业的师生学习生活也有重要的关系。一个丰富完备的艺术资料库,不仅可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师生学习艺术、接受艺术熏陶,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对艺术资料的收集与开发在非艺术院校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许多高校并未将艺术信息资源馆藏建设列入日程上。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艺术资源的重视也只局限于设置专架陈列一些艺术图书,更多的仅仅是作为一种摆设,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多元的资源库与管理体系。长期以来,对于艺术资源系统化积累的忽视使艺术资源库的建设明显地呈现出一种滞后的状况,因而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种类和门类单一。艺术专业领域涵盖的领域较广,包括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戏曲、音乐、舞蹈等。它们在载体媒介上的表现较为多元,除静态的图书期刊外,还包括影音、视听等动态媒介,艺术作品等实物亦在其列。因此与其配套的资源相对其他专业领域而言,其体系庞大,空间与设备等硬件条件要求较高。而目前图书馆已有的艺术资源在专业门类和配套工程设施上都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资源形态呈现也较为单一。

2.馆藏资源以图书、期刊为主,数量有限。画册、艺术图书、期刊是现有大多数图书馆的主要艺术资源构成,采集的数量和品种较为有限,尤其是国外资料因经费等其他原因,较为欠缺,现有资源可供学生阅读选择的并不太多。

3.实物、视听资料及设施欠缺、不配套或较为落后。艺术资源媒介呈现多元样态,故除了纸本图书外,实物观摩,如书法、绘画、雕塑、剪纸、手工艺等美术作品和电影、音乐、舞蹈等视听资料,皆需要一定的陈列室与观摩室及其他配套专业设备。而目前的图书馆功能较为单一,尤其是实物陈列观摩的馆舍,专业视听观摩的空间设备普遍缺乏,资源储备明显不足。

4.导览与指引不足,服务水平较低。在艺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专业人员的导览与指引是学生充分使用和享受艺术资源的必要条件。由于图书馆人员配备上基本主要是来自图书情报专业,故专业的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艺术专业资源服务的管理人员较为缺乏,艺术资源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5.管理与服务手段落后。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已逐渐成为图书与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艺术资源的数字化更为明显突出。然而,许多图书馆仍然深受传统服务与管理模式的束缚,未能与时俱进,面对青年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缺乏有效和充分的应对。

6.资源采集人员构成不合理。目前图书馆在资源采集上,没有充分调动教学研究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许多艺术资源选择上主要由图书馆采编人员决定取舍,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资源的采购者不用,直接使用者无采购权,“买”与“用”脱节现象普遍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由于艺术专业教研人员在采编参与上的缺失,影响了资源引进的质量与品种。

二、艺术信息资源建设与大学生艺术教育之关系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汲取人类文明与知识财富的窗口,丰富多元与形式精彩的艺术图像与感官视听较为契合年轻大学生课余娱乐的心理诉求,也是最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此,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年轻人正当合理需求与学习的艺术资源,不仅能丰富和充实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其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抽身而出,转入审美精彩的艺术空间,而且能使他们在品尝精美的视觉盛宴中自觉接受艺术熏陶和审美感化,培养高尚优雅的艺术气质,塑造真善美的人生品格。互联网资讯芜杂,消极负面的垃圾信息充斥其中,这些不良资讯都可能是腐蚀青年学子的催化剂,而网络又是无处不在,强制性地禁止与控制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学校图书馆能够提供一个多元而精彩的艺术空间,有足够的资源和魅力吸引学子沉浸其中,那么,外界互联网络的侵蚀将会大为削弱。通过这个可控的艺术资源空间,教育者完全可以以巧妙的、不动声色的方式来引导青年学子,润物无声,将教育与感化融入其中。这样,学校课余文化教育生硬被动的局面可能由此转化为积极主动。因而,如何建设艺术资源库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富有挑战性。

三、艺术资料信息库的构成与建设

建立体系完整、资料全面、内容丰富、精彩生动的艺术资源库不仅能为艺术教育研究及其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还能成为突出办学特色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图像与文字资料系统。以各种美术、摄影、服装、时尚画册、期刊为主,包括中外各种造型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以及艺术鉴赏、艺术史论研究、艺术学习指导用书等。注重图文并茂、普及与提高并重。

2.视听资料系统。包括教学与课余欣赏的音像资料,如经典的音乐、舞蹈、戏曲、电影、动漫等各类音像光盘、幻灯等,以及以往所在学校重大节庆、演出、艺术交流、田野调查等活动的现场录相,兄弟院校学生的艺术展演、校园艺术文化生活缩影剪影等。视听设施需较为精良,避免视听阅读欣赏因设备质量原因而导致的故障与阅读障碍。

3.实物展示资料系统。包括书法、绘画、雕塑、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文物和历史价值的稀有服饰、特色脸谱模型等。这是一个具体可观、现场感极强的艺术展示空间,有些有条件的高校可扩充为美术馆或博物馆,因观赏性强,如能配有专业的艺术导览,则其教化功能将更为凸显。

4.网络数字化资料系统。这里需要建设两个系统,一是,学生必须进入图书馆专门的阅览空间,通过计算机、投影等方式浏览本馆收集购买的各类数字化艺术资源,学生可通过有条件的许可,进行复制,以为学习与研究之需;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学生,通过网络传输,学生可在校园里运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浏览阅读学习。这里涉及到资料储存和资料管理两个方面,尽可能储备丰富的艺术数字资源,以高效的专业管理模式为师生学习和研究艺术提供最大化便利。这是一个专业的资料供应和信息服务功能,是艺术资料库的一个中枢部分。在资源采集上,要尽可能以人类文明上的艺术经典为主要资源,以中华传统艺术精粹为重点部分,注重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如地方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本校及兄弟院校学子自我演绎的艺术生活影像的采集。

总而言之,艺术资源馆藏建设本着“精选优化、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形成共识,以购买、采集与馆际交流等方式不断扩充馆藏资源,努力打造艺术精品馆藏子库。

四、文化意义:年轻学子的艺术家园与艺术地栖息之地

艺术熏陶与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养心”教育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法典”明确规定:有教养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即为音乐艺术教育。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则把艺术教育提到了整治国家的高度,倡导用“礼、乐治国”。蔡元培在教育中大力推行的“以美育代宗教”、“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的教育主张。他认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非为学艺而学艺。美国的《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将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绝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能更好地开发人类的心理和智力潜能,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它是通过营造一种艺术情境和氛围,让年轻学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感受艺术之美、艺术之魅,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资源库,就是在打造这样一种令人感到舒适愉悦的艺术家园。而这样的艺术家园,在培养天之骄子的大学校园里,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作为教育者,我们时常在感叹现在大学生在涵养和审美趣味上的不够,感叹网络、游戏等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对于年轻学子的侵蚀。一味的指责批评,并不能有效改变这种无奈的状况,相反,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叛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为年轻辈的成长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和发展条件,我们为他们的心灵与精神的栖息营造了什么样的家园与驿站?每个人的成长都无法超越其生长的空间与境遇,在视觉文化发达的读图时代,图书馆单纯的文字阅读已远远不能满足90后年轻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审美需求。如何将他们留在图书馆,留在学习与阅读的空间,如何将那些沉迷于网络的迷途羔羊拽回到真善美的现实世界,这是一个需要讲究策略与艺术手段的挑战。安置这些学子漂游的精神需求,需要有一个精彩的可以栖息的绚丽空间,以此来置换和替代虚拟的网络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将图书馆艺术资源库打造成充满朝气、活力与魅力的艺术家园,让大学校园的天子骄子徜徉在这艺术与文化氛围浓郁的殿堂,自由地呼吸与栖息,在真善美的美好情境中完成其人格的塑造,这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之境。

上一篇:为情感赋形 下一篇:艺术高职学生就业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