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11:17:02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思考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为了给热爱科学,希望从事科学试验的科学家提供资助的机构,也是全国唯一的面向全体公民。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进行探讨,并进行建议,以便进一步推动基金项目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思考

国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和教育,经济增长转型,科技投入迅速增加,自然科学基金从1986年的8000万元起步已增长到今年的近200亿元,较大地改善了基础研究的资助环境,项目资助强度稳步提高。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申报基金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坚持支持基础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由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大系列组成的资助格局。建立了面上、重点、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联合资助基金、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等多层次相互配合衔接的资助项目系列;通过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架构了以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完善了以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科普项目等专项构成的环境条件项目体系。2007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施行,条例规定了依托单位在基金资助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条例是依托单位开展管理工作的准绳和法律依据。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部分类型项目的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等进行了调整。2012年度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部分类型项目资助政策的调整,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设立增加海峡两岸联合基金。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国家基金项目管理种类增加,申报种类已近60种。种类增加和调整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具备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条件的科学技术人员放宽。申报基金越来越多,包含所有学院、理工管理学科、包括退休的只要是有从事基础研究能力的人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有集中和非集中受理期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申报,基金申请种类增加。基金管理工作有新的要求,并不断持续增加。2012年度申请书撰写采用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填报申请书操作过程新的信息化技术要求提高。管理内容越来越多,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掌握全面知识越来越高。基金事业大发展对应于编制待遇人员长期不变,管理越来越粗放。基金管理人员的对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很多时候是“被动式、应对式”管理。管理人员的困惑,自身的浮躁心理。管理人员付出劳动,往往强调形审代人受过,把出现问题推给管理人员承担,又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国家投入基金的总数目是有限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将影响科研事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由粗放式、竞争资源为需求的向精细化,以数据分析为导向的细致管理,精细化管理、作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日常流水帐管理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尤其重要是关注人和好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体制组成,是分进突破,互为犄角,浑然一体的两个重要的范畴。管理重在体制规则的建立和执行,管理队伍的项目管理能力、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不强,对学校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政策导向不够。科研重在有多多的超越高水平运动员。然而是那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运动场管理的那种奇特职业的人存在,也许我们并不真正需要。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和规则,不苟一格选才,开创一流,努力打造实现国际化视野,鼓励更多的运动员入场,才能把优势做强做大决胜于国际战场。高起点,高水平,既能端正学风又能弘扬正气。

3 建立起一套创新型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有人格魅力的感召,而是必须有一套大家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的规章制度的保证。相对集中科学问题,尽可能系统,更加深入解决问题发展配套政策,刺激政策,大大提高科研促兴趣。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熟悉规章制度和条例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管理能力。增强院系二级管理,并逐渐使之成为主体。政策的宣传落实,制度的保障。看重工作实绩,不重数量重质量。

充分利用基金联络网平台的交流和学习能力。管理人员的水平需要在一定层面上有把握研究的能力,在我们的办公室走进网络图书馆文献库,可以搜遍世界各国的文献,学习国际一流科学家的工作总结。走进实验室督促中期结题后续研究,感悟科学研究前沿的奥秘。管理人员需要踏踏实实,做些小事,想些中事,能用的大事。按照工作要求环境调整做些事。

加强内功修炼。保持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改善外部环境,摆正心态,下真功夫,信息公开透明,不做违规之事,不做基金影响不好的事情。鼓励提出新颖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确立人性化的成果转化机制。

作者简介:

李雪芬,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项目管理。

上一篇:张行的出世与入世 下一篇:天才宝贝:游刃于品牌与速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