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9:46:05

对高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标准使数学教材变得“活泼”起来,给教师改造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更应形成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充分地借助各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理解开放式课堂教学中的“开放”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 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 思考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12

传统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抗拒。新课程标准使数学教材变得“活泼”起来,给我们改造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并不是把几道数学题摆在那儿,然后学生会做就表示思维活跃了,能力提高了,其实不然。教师更应形成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充分地借助各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放”是其主要特点。不仅要求教学所选的材料是“开放式”的,更加注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是“开放式”的。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开放”的范畴

1.学生的思维必须是开放的。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非常严重的“思维的收敛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所选择的题目类型比较单板所导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选取开放性试题,而且更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这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及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堂活动要对全体学生全面的“开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它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和信念等;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不同学力的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开放要讲求“度”。“开放”式教学必须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的“开放”,也就是说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应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度的“开放”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所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继承与发展的态度来进行改造和利用。

4.开放的范围应该更广、更深入。“开放式”教学不仅仅是几道开放题在教学中的借用,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思想的植入。这不但使教学所使用题目的解决方法是开放的,而且要根据不同学力的学生和授课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开展并实践开放式教学模式。

此外,要说明的是,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的思想,重在“开放性”,它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任何一种,但是必须注意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要给学生思维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当然,教师可以从题目的选择以及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来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由此,开放式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

谁都知道不同的学生考虑同一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思路都是不同的,甚至结果也不同。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或者就算是注意到了这个方面,教师也不能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因为传统的教学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很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所以,大多数教师往往是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如果数学教师没有考虑到还有这么个这个因素,还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话,结果就会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进行教学,效果也肯定不好。开放型教学模式能够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教师还可以在开放题的类型上做文章,在题目的设计上使题目的解法以及答案分层次。这样,一些类型的开放题的答案就不唯一,而且答案层次性非常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搜寻这类题目,使得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的答案,即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训练思维的机会。具体操作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根据不同学力、兴趣、爱好等进行适当地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必要的讨论、合作、交流,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锻炼能力,从而得到小组式共同的全面的结论,然而对于这种做法如果组织形式不恰当,总是会出现小组内部以某一位同学为主的讨论现象,又成为另一种“一言堂”。

2.分层教学,实现方法的多样化。在开放教学的中,教师应该强调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而且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学力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得到好几种解题方法;学力水平低一些的学生,教师要求的稍低一些,让学生获得自信。此外,还可以增加教学范围的层次性。强调解后分析、解法优化、思路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是尖子生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

3.创设情境,同时增强试题的趣味性。大多开放性题目主要来自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生活色彩,而且由于出题人的个性也使得“题目具有个性。如果能够将这类题目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在这里不能忽视了数学本身的作用,以至于又我们走入另一个极端。

4.根据学情适度缩小题目所涵盖知识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知识涵盖量的题目。这样,不至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为知识量的限制而导致数学思维的短路。

总之,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数学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也应该非常深入。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迈出一大步。同时,开放式教学也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概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教师首先是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客观地评价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从中找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一般能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一般能力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机地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最终真正起到一种有利于数学教育发展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和贵,朱维宗,陈静安.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数学通报,2007(3).

[2]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

[3]于伟.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语数外学习,2012.

作者简介:

张建龙,男,现任教于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寄宿制学校特殊学生群体管理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运用虚拟实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