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还孩子当下的幸福

时间:2022-09-04 09:33:16

星期天,小娟又跑来说她因为不想上数学辅导班,父亲打了她。这大明怎么了?孩子参加两个辅导班了,怎么还逼孩子?这样下去,连休息时间都没有,她还能从哪里找到学习的乐趣呢?

原来,小娟想学二胡,大明觉得没用。他心想着,既然还有时间,为什么不再补一科呢?他压着小娟去补数学,不料被小娟断然拒绝。

“你说,她怎么就不理解我呢?我这样做不也是为她好吗?现在苦一点,将来工作轻松些,多一些幸福,有什么不好?”

“你怎么知道她以后就幸福?你也是重点出来的,你比别人幸福吗?既然你都不觉得,那么我们有必要牺牲孩子当下幸福去预支那飘渺的未来吗?”

望着大明,我忽然想到了小琴,那个可怜的单身母亲。为了儿子柳举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对他实行囚笼政策。儿子也真争气,第一年就考取了北大。但是,到北大后,他发现自己没有别人优秀,就拼命地给自己加压。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脆弱的神经却经不住他的疯狂。大三,他竟然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再也没有了明天。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当今绝大多数家长奉行的圣经。他们给孩子以最为严厉的要求,似乎只有他的孩子胜过了别人的孩子才脸上有光,才扬眉吐气。于是,孩子一踏进学校,他们就给孩子灌输竞争的意识,就给孩子山大的压力。他们把孩子的幸福完全压在分数上,堂而皇之地掠夺了孩子当下的幸福;而对孩子的天性和成长,他们视而不见。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而且多数家长本能地把孩子当下的成绩与未来的人生幸福联系起来,希望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于是,孩子远离了自由和个性,牺牲了快乐和幸福,在煎熬和痛苦中艰难度日。

牺牲当前,把幸福寄托在未来,这是荒谬的。现在都不能品尝幸福,未来还能收获怎样的幸福呢?要知道,孩子年少时的幸福影响着他的一生啊。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的想法呢?即使说这种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之中,硬要他们像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继续不断地工作,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卢梭对于这种牺牲当下幸福的教育方式的批判无疑是一针见血的。

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思维判断、情感态度和动手能力也不相同,我们怎么能用同一个标准来削足适履呢?而现在,我们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盲目地给孩子加压,再加压,以致使孩子变成了泥塑的木偶。这样教育之下,孩子的心灵脆弱,稍有打击就会轰然崩塌。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它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我们怎么能罔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情感,这样简单地割裂他们与成长之间的情感发展的纽带呢?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所受的教育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年少的时光,不应该让他们生活在焦灼和不安之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不应该让他们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之中。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就应该给予他们幸福,并让幸福贯穿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并使它成为孩子生活的底色。

孩子接受教育,就是在体验成长,而幸福应该是我们的教育中追求的一个终极价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现在,许多老师和家长妄图跨过这个目标来加速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完全背离教育宗旨的。看看报端那些不时出现的弑师、弑母的案件吧,他们哪一个不是因为童年教育的畸形结出的恶之花呢?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希望,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还教育一个正常的姿态,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空间。作为家长,不要为虚荣所累;不因偏执和焦虑而让孩子精神终身受虐;作为教师,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毁灭孩子的梦想,占有孩子的人生。如果每一个教师时刻牢记着当下幸福的体验对孩子的重要,如果每一位家长时刻在孩子面前演绎着当下幸福的画面,那么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风景:孩子自由快乐地学习,老师轻松愉快地教学,家长笑颊粲然地凝望……

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慢下心来静等花开。因此,请你,请我,请我们大家一起放下浮躁和焦虑,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心平气和地陪伴孩子,阅读孩子自由奔跑的身影,聆听孩子快乐成长的脚步。那时,你就会发现生命的丰富多彩,就能收获到孩子的自尊自强,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实实在在。

上一篇:构建作文互评机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下一篇:“见”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