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04 09:22:03

农村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解决策略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社会实践告诉我们,道德人格也是力量。曾经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日趋丰富,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侵袭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谈一谈农村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思考。

一、农村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流于说教,效果不佳,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纸上谈兵

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我们现在一部分学校考查学生的德育情况就是那一张张试卷。试问,这种考查方式究竟可以看出来什么?

2.形式热闹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德育活动还停留在形式上。每一项活动基本上是迫于各种压力,活动开展得都挺热闹,今天学雷锋,明天要植树,后天要感恩。这种形式化的做法,效果有多大,值得我们深思。

3.按部就班与生活脱钩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是按照书本内容,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系统教育,很少有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有了什么情况,然后再具体的进行什么教育。另外,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很多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离得太远,目标又特别高、特别空。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空洞,多么的苍白无力。

4.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评价学生的品德主要是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考试都以书面形式为主,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品德进行等级评价,好的是A,不好的是B,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触动。这种评价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不考虑学生在家、在社会的综合表现。

5.重智轻德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五育之首,应该大力抓好学生的德育,可是当德育与智育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校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以挤占德育时间为代价的。在德育教学中,要求各学科都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实际工作中往往最终还是以智育为重,德育方面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

二、解决策略

当今的社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位、多层面的变革,仅立足于课堂,满足于课堂传授的德育教育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前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做法应被我们抛弃,“5+2=0”的教育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笔者所在的学校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是具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情操的人。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应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德育目标制定应当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德育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2.从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内容

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地域差异的实际,制定符合学校、学生的德育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工作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既要了解一般学生的一般状况,还要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思想,要追根溯源,寻求根本,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在家庭和社会中生活、活动、学习等。社会是个大熔炉,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什么信息都存在,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中的典型事物和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用好宣传主阵地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充分发挥品德课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开发地域资源及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知识点与德育的结合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安排好每次的班队会及升旗仪式。争取使升旗仪式上的每一句话都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班队会也是极好的德育时间,学校应制定出长期的德育目标,并明确具体时间段的任务,使班主任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

(3)借助活动,树德育人。陈鹤琴先生说过: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活动中学,通过活动使得美德的形成最切实。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尝试: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选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去感悟;以大型节日为契机,开展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情感;努力创设一些富有个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他人的生活。比如说,体验做一天家长、做一天值日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4.合理评价,以德立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道理,获得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德育工作中的正确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眼前的,又要看到长远的,既要看到外在的,又要看到内在的,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如何打造精彩的体育课堂 下一篇:关注学生 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