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的任务:种好眼前的花花草草

时间:2022-09-04 07:48:23

杞人的任务:种好眼前的花花草草

2007年,诸文静被长沙民间环保组织授予湖南省环保五星人士。她博客的名字叫做杞人的心声,她说,其实很多时候想想,那个杞人的想法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理想其实就是在某一时刻你想法的无限扩大

诸文静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妹子,1980年出生在株洲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工厂的工人。小学,初中,她学习努力,但始终成绩平平,不上不下。属于那种淹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学生。

高中的时候,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她跟着父母来到了长沙。初到长沙,除了语言上有所不同外,更多的是自卑,高一那年,她都很少说话,也没有什么朋友。学校不是很好的学校,附近还有座垃圾场,每个周三,是垃圾焚烧的时间,常常是上着课,就传来一阵刺鼻的味道。

谁也没想到,默不作声的诸文静,却给长沙市环保局写了封信。没过多久,环保局过来人,责令垃圾场在处理垃圾时不要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很快,刺鼻的味道消失了,而诸文静也一下子从沉默被推到了众人的视线里。

高二的时候,学校里搞了一次环保活动。每个人从自身的环保意识出发,找出身边环保的事例,诸文静和另一位同学的作品,再一次触动了所有人的视线。

一棵两米高的树,伸出光秃秃的枝丫,上面仅存着一片绿叶。前面写着一行字:树的体积是这样算出来的。走近看,原来这棵树竟然全部是用一次性筷子扎起来的。

作品引起了轰动。而诸文静也因此获得学校的奖励。她说,这个想法的创意,其实来源于偶然的一次吃饭。那段时间,中午她不回家,在外面吃饭。那天,她喜欢吃的米粉店里依旧人头攒动,坐在桌边等待自己的米粉时,她看到,老板刚刚拿出来的一把一次性筷子,很快就被学生们抽取完,而吃完饭的同学,随手就把筷子一丢,而后就被当做垃圾扫了出去。

诸文静说,当时,她突然感觉到心疼。那个时候,对资源的概念还不明显,学习也紧张,但是她后来算了一笔账,每天,这家米粉店用掉的一次性筷子是五百双左右,而这五百双筷子,就按生长速度最快的树来说,也要长上两年的时间。

恰巧学校里组织这样的活动,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同学。两个人趁了空闲的时候,就跑到饭店拾一次性筷子,很快她们的反常举动让同学们发现了,谁也不知道她们在做什么,而面对同学们的询问,诸文静只是沉默,因为她要的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震惊的感觉。

果然全校轰动。

诸文静说,她是一个对环保很敏感的人,可能所有的想法,来自小时候看过的一幅漫画吧,是一群人,缩在一棵树下面,数着上面的绿叶,然后每个人脸上都是欣喜的神情,漫画名字叫做《最后的绿色》。那个时候,她就开始想,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变成了这副模样,那么她会不会那么幸运地看到这仅存的绿色呢?

她给自己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悲悯的眼睛

诸文静大学的专业是环境监测与资源再生,用她的话说,是一个很怪异的专业,文不文理不理的,就业方向也模糊不定。但是却吸引了她。

大学毕业后,她择业到了株洲环保局。一切都按理想的方式进行着,去报到的那天,她踌躇满志,想象着自己以后就要同各种破坏环境的犯罪分子斗争,心里十分兴奋。

但事实永远与想象有差距,到了这里,她被分配在档案室,做环保资料的保存备份工作。档案室一共有三个人,每天八点上班,九点才到,然后聊会儿天,或是打打牌,十一点正式退场,这让诸文静觉得很苦恼。她于是开始央求着稽查大队的人带她下去,起初,那些稽查人员以为她只是在做做样子,可耐不住她的央求,就带她下去了。

那次,查处的是一家小化工厂,长期排污,周围的居民不断举报。

到达那家化工厂时,厂长已不知去向,留下几个工作人员,装聋作哑地对付他们。诸文静悄悄地溜了出去,顺着工厂的排污口慢慢走。看着那些黑绿色的污水从排污口喷出来,然后流入旁边的一条小河。她顺着散发着刺鼻味道的河水往下游走,看到两边是枯死的庄稼――这种现象,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在这里存在了两年!

诸文静站在河边,她觉得自己想哭。看着那些黑绿色的液体,继续往远方流去,她突然愤怒了,她蹲下身子,挖出了一团黑绿色带着刺鼻味道的河泥,往化工厂里奔去。

所有人都没想到,看似文文静静的她,当时就把那团河泥掼在了桌上,把化工厂的那几个推诿的人吓了一跳,诸文静指着那团泥说,你们坐在这里,安稳地喝着茶水,你们的生活衣食无忧,可是你们看看,这些泥,就在你们的下游,你们能保证你们的子孙,你们的后代,还能喝到纯净的茶水吗?!

可能是情绪过于激动,诸文静的眼泪流了下来。

后来,化工厂一个月内新增了处理污水的设备。

谈及这件事,诸文静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环境有双悲悯的眼睛,这并不是说教,而是要做到实实在在,你可以说别人的行为和你无关,可以说一个团体的行为与你无关,但是身边的环境,确实与你息息相关。什么是息息相关,就是你一呼吸,身边的环境就会给你或好或坏的影响。

长时间的压抑,她发现自己原来真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后来,有同学在长沙给她推介了一家环评公司,她毅然辞了职。

走的那天,环保稽查队长给她送行,对她说了一句话,文静,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去做

队长的那句话,诸文静一直记在心底。在长沙安顿下来后,她就在网上自费建了网站,关于网站的名字,她想了几天,终于在某一天,灵光一闪,起了名字,叫杞人网。她的理论是,那个忧天的杞人,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地空想,我们身边的环境正一点点地,以我们发现不了的速度被破坏着,我愿意做那个先知先觉的杞人。

很得意地注册了域名。可是网站的内容又让她犯了难,原本以为,自己有许多话要说,但真正往里面填充内容时,却发现自己许多的想法只是空想。比如想建立环保基金会,想成立一个环保协会,甚至还想组织很多大型的环保活动。但号召了几次,响应者寥寥无几。

诸文静觉得那段时间真的是自己的低潮期。

后来,她在网上查资料,偶然间看到了一个环保论坛,里面有个网友发的一段话,吸引了她。那段话的原文,她一直记得:我们是地球的小孩子,我们没有力挽狂澜的力量,可是我们身边,总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从关心你身边的事情做起吧,从一枚电池,从一个塑料袋,从一个忠告、一个善意的劝慰做起,由少及多。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自己没有太强的号召力,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呢?

于是,她自费在超市门前竖起了一个铁皮箱,上面写着,一节普通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为了我们的土地,请把电池投到这里。她买菜从来不用塑料袋,而是用纸袋。距离上班地点十分钟的车程,可她每次都是骑单车上班。

有同事笑她,说,公交车就那么开着,你坐与不坐,它都排废气了。可是诸文静却认真地告诉同事,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坐车的只会增加,如果每个人都如我这样想,那么坐车的就会减少,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不要看到一时的现象。

她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每节省一升汽油,可减排二氧化碳一个半立方米,而这一个半立方米的气体以及其他废气,都会融入空气,都有可能进入我们的呼吸。她还印了一些宣传页,发给那些停在路边等红灯的司机,起初,别人还以为她是推销产品发广告的,大部分司机置之不理,但后来看到了上面的内容时,不少司机点头称是。

有时候,诸文静的做法也确实让有些人不理解。那次,外地一个同学来到长沙,按理说诸文静做东请客。结果到了饭店,她先给同学算了笔账,说你平时能吃多少东西,同学大约说了个数目,结果她就真的点了四个半份的菜,然后算计着点了一小份米饭。

同学是熟不拘礼,笑着打趣她,真小气,听说你现在薪水也不少,怎么就不敢浪费一点?

没想到诸文静认真地说,你吃的东西别以为你买到了就是你自己的,你消费的是社会的资源,你扔掉一部分食物,可能就有一部分人吃不到这些食物了。

那顿饭吃了两个小时,最后,四个盘子里的东西吃得干干净净。而同学也听诸文静讲了两个小时的关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节约问题。

诸文静说,举手之劳的事情,你不去做,他不去做,就都不会去做了。管好自己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别人,就看你怎么管了,伸手多要一个塑料袋,就要想一想,这个塑料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全降解。

世界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大花园

2006年,诸文静建了自己的博客,依旧以杞人命名。她把自己在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写到了博客里面。因此,也得到了一些环保人士的认可。其中,也有人支持她的行为,汇钱过来,但是诸文静却一一退回了。

她说,其实我只是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成本都很低,汇款的朋友,你们也可以用这些钱做些自己应做的事,其实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只是没有发现罢了。

2006年,诸文静买下了一所房子。之所以看中了这所房子,是因为有一个大露台,二十多平方米的露台上,种满了花草,诸文静说,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家里是一个小花园,眼前的花草就放在眼前,我修枝剪叶,浇水施肥,只为了它们长得更好,而世界是一个大花园,我们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园丁加居住者,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环境真的就会像每天早上起床,看着我的花草同我打招呼的那些邻居一样美好。

上一篇:颜丙燕,金鸡“影后”的未了情 下一篇:茱萸,请给我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