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对皮肤科住院患者的心里干预

时间:2022-09-04 07:04:04

护患沟通对皮肤科住院患者的心里干预

【摘 要】 目的:探讨良好的护患沟通对皮肤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为优质护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的各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通过调查问卷来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VAS)在实验疗程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结果:在良好的护患沟通下,观察组在实验疗程后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皮肤科 护理 沟通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39―02

皮肤科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好发人群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其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且病程较长,迁延反复,给患者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因此,良好的护理对患者身心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护理工作者,一方面要求正确熟练的规范操作外,同时要求在缓解病员的心里压力上能起良好的效果;有研究显示,患者的心里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归转[1] 。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下,医院与患者的关系不容乐观;医护人员的“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中经良好沟通护理50名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56±12.83)岁,一般护理患者50名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0.78±12.37)岁。病程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引导病员就诊,注意观察病变部位情况,保护患者隐私等加强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通过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护理人员有良好的仪表,依着整洁,积极乐观,保持微笑,举止大方,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

②明确患者就诊的原因,长期从事的职业以,工作的环境,家庭情况及社会相关支持系统等对患者有一总体评估。

③对患者开在有效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让患者明确人体的有机统一性,一种疾病可能关系到人体的不同系统,心里情志对疾病的康复有直接影响,对传统祖国医学有更为详尽的描述,可以多作讲解,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学会养生;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疾病有各自的特点,了解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综合认识。

④言行开导,针对不同心里的心里状态进行疏导,注意谈话的场所,行为举止体现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让病员不感觉受到对立、歧视,产生抵触情绪等。

1.3 评价方法

1.3.1 抑郁量表评价,患者就诊前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William W.K.Zung 于1965年编制的。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有患者依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统计分数后算出抑郁指数,0.5以下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

1.3.2 病人的满意度量表评价,病人的满意度是病人对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和亲生感受[3]。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疗程后的满意度。用0~lO的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满意标准,0为十分满意,1~3为满意,4~6为一般,7~10为不满意,观察疗程后患者标出1个最能代表护理效果程度的数字,由患者依据自身情况完成[4],

1.4 统计学处理 依据资料的分级状况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1尚可认为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传统医学把人的心里情绪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可以致病,如动怒伤肝,肝气上逆,可出现头昏,青经暴露;久思伤脾,可出现不食欲不振等;同时,疾病也会成这些情志不调畅的原因,二者又互为因果,反复发作。现代医学也表明,人体的心里状况会对机体免疫力产生影响,情志抑郁,则机体免疫力就相对低下;从以上结果表明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换关系中的运用能有效减轻病员的抑郁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这些是药物不能替代的。

患者积极的心里状态对疾病的愈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各种心里疾病不断的滋生蔓延,一方面在对身体疾病康复的同时,要对患者心里症结的开导疏通,客观对护理的质量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对皮肤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尤其要注重患者心里的护理;

总之,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高质量的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礼仪礼貌、人文科学知识等[5]。通过医务人员的言语(包括语义和语音)、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是通过相应的仪器及环境来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性格、态度及行为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紧张,达到促进患者的代偿,调节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良好的护患沟通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成勤,张士凤,李双,等,心理因素与皮肤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28(2):76-79.

[2] 叶雪花,叶学英.叶小娜.浅谈护患沟通的艺术.中国医学工程,20lO.18(3):16l―162.

[3] 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

[4] van RooJD,Lazio MP,Pesce C,et a1.visual Analog Scale(VAS)for Assessment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on Aconcagua [J].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1,22(1):7―14.。

[5] 王玉玲,孙秀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3.

[6] 张学军.现代皮肤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95.

上一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及... 下一篇:中医辨治冠心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