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4 16:07:47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1

目的:分析干休所医护人员和部队离退休干部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方法:选取某门诊部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部队离休干部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对两组人员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调查,同时给予A组人员常规护理,给予B组人员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对临床医患关系的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比之护理前心理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比之护理前心理状况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干休所;医患人员;部队;离退休干部;沟通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9-01

由于部队离退休干部较为特殊,一旦照顾不周便会对其造成身心不适[1]。我院通过对86例部队离休干部心理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某门诊部2011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部队离退休干部。患者男78例,女8例,年龄59~99岁,平均年龄(85.3±3.9)岁;两种以上慢性疾病者62例;婚姻状况:丧偶者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制问卷,使离休干部对自身心理状况以及对临床医疗、护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进,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可知两组患者中均有一半以上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急躁等心理,部分患者出现孤独、怀疑等现象。对临床医疗、护理等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护理质量等。

1.2.2 护理干预:

给予A组患者常规对症护理措施,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部队离休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予B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主要包括:(1)保证工休关系和谐。(2)心理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分析:

A组患者比之护理前心理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比之护理前心理状况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诊部针对B组患者统计出的具体问题,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保证工休关系和谐。医护人员应提高工作积极性,积极走访、看望离退休干部,保证离退休干部不会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应密切关注离退休干部所得疾病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等,保证对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进行熟知。积极主动和离退休干部进行沟通,同时保证沟通过程中用语文明,态度平和,并充分满足其合理需求,并定期组织座谈会,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了解与解决,使其充分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其关心与呵护。(2)心理护理干预。针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离退休干部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比如对于孤独、失落的患者,应陪同其谈心、散步等,并对其生活等给予最佳照顾,同时鼓励其多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对于存在的疑问及时提出,以便医务人员进行有效解决[3-4]。此外还可根据每个人员的特长、爱好等组织相关活动,使其拥有丰富的娱乐生活。除了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加强两者之间的积极交流与沟通外,还应不断丰富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知识体系,使其掌握系统性、专业性心理护理知识,针对离退休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获得其信任,进而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可知,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亲密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民.干休所医护人员心理承受力现状与调适[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82-183.

[2] 马居峰.医患沟通在老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49-150.

[3] 翟晓红,刘建茹.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84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73-74.

[4] 朱书亚.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2):119.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心理护理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情况及心理护理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主要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7.8)岁。66例患者都进行了临床专业疾病诊断,且都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66例患者自我意识都比较清晰,且可以很好的配合调查研究,认真作答问卷,也能和调查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

1.2 评估方法 主要采取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方法和调查分析方法,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在记录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进行归纳概括。在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之前,进行一次抑郁状况专业评分和焦虑状况专业评分,还要在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进行一次,研究对比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1.3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主要由专业护师开展,每次的心理护理进行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每星期进行两次。总的来说,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护理人员要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环境和护理环境,还要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得患者家属保持一个良好的行为态度。在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其临床问题是比较多的,治疗费用往往比较大,如果患者家属产生厌烦情绪的话,就会把这些情绪发泄到病人身上,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患者的心理,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叮嘱家属增强控制力,给予患者照顾和关心,给予患者温暖舒适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消除患者的内心阴影。第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教育,使得患者掌握冠心病相关知识,培养患者的乐观心态,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自信心,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主动倾听患者的内心,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明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有效的处理方法。第三,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行为护理,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纠正病人的错误行为方式。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改善情况。

2结果

66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经过专业量表测评和研究分析,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患者康复率,必须加强护理质量管理[2]。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消极心理,主要包括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3]。当患者出现这种不良心理之后,往往会导致患者相关免疫系统紊乱,最终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临床有效治疗。甚至还会降低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导致患者病情恶化[4]。因此,要想促进冠心病患者病情痊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必须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5]。

【参考文献】

[1]黄健,刘玲.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72-1473.

[2]杨璧卉,王静.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9):1836-1837.

[3]张晋.试析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3):234-234.

[4]刘芳环.96例A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循环杂志,2014,23(1):200-200.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 三级医院;护患关系;现状研究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研究显示,护士是医疗卫生行业中非死亡性攻击的最主要受害者;国际护士理事会也指出职业暴力的受害者中,护士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多三倍[1]。当前我国传统人际关系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深入探讨当前的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因素,重视改善护患关系策略的制定,从而服务于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龙南医院、大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大庆中医院的患者及护士为研究对象。病人需符合住院日数满7天及以上,神智清醒,具备独自判断力的条件。护士需符合工作年限半年及以上的条件。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1.2.1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检验 研究小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已有相关研究、调查问卷及相关理论形成后自制调查问卷,经行业专家逻辑分析及评定后认为具有有效性。问卷内在一致性信度良好,所得克朗巴哈信度(cronbacha)系数均在0.8以上。重测信度检测,稳定系数均为0.8以上,证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外在信度。

1.2.2 调查实施过程 问卷发放工作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于相应时间统一开展。所有调查员均经沟通、礼仪及问卷发放方法的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开始进入临床发放问卷。调查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发放于下午时间开展调查时,患者及护士的依从性高于在上午时间开展调查。

1.2.3 资料的整理与统计 项目组成员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及编码,排除无效问卷,借助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频数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及person卡方检验进行交叉分析。

2 结 果

2.1 护士测量指标

2.1.1 护士对护患关系的总体评价 护士认为护患关系整体现状非常和谐的11人,占总人数的3.7%;认为较和谐的护士25人,占总人数的8.4%;认为略紧张的护士201人,占总人数的67.7%;认为十分紧张的护士59人,占总人数的19.9%。

2.1.2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91.3%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存在极高的风险。92.3%的护士认为临床工作中,护士人力安排不能满足工作需要。48.8%的护士感到护理工作缺乏社会支持。仅有0.5%的护士坚持如果重新择业仍然选择护理工作。

2.1.3 护士对护患沟通现状的态度 认为自身具有较高的临床沟通能力的护士占42.1%。表示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与患者家属做到换位思考的护士占12%;经常运用沟通技巧的护士占33.0%;较少运用沟通技巧的护士占53.5%;从来不适用任何沟通技巧的护士占1.5%。

2.1.4 护士对医院护患和谐医护患关系所开展的相关宣传与活动的看法:认为作用非常大的护士54人,占18.2%;认为作用很大的护士104人,占35%;认为作用一般的护士135人,占45.5%;没有作用的护士4人,占1.3%。

2.1.5 护士对影响护患关系因素的认识 护士认为影响最大的客观因素是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

2.2 患者测量指标

2.2.1 患者对护患关系的总体评价 认为护患关系整体现在上非常和谐的患者仅10名,占患者总数的2.9%;认为比较和谐的患者74名,占患者总数的21.6%;认为护患关系略紧张的患者为236名,占患者总数的69%;十分紧张的患者22名,占患者总数的6.4%。

2.2.2 患者当前首要的三个护理期望 患者前三位的护理期望依次是:高技术水平的护理服务、热情的服务态度、可供选择的舒适病房。

2.2.3 患者对护患沟通现状的态度 认为护士总是主导一切的患者231人,占患者总数的67.5%;认为患者主导一切的患者17人,占患者总数的5.0%;认为护患间能够相互协商合作的患者94人,占患者总数的27.5%。护士与患者的交谈频率最多的前三位话题依次是:交代注意事项、询问病情、生活话题。

2.2.4 患者对医院护患和谐医护患关系所开展的相关宣传与活动的看法:认为有作用的患者占76.5%;认为没有作用的患者占23.5%。

2.2.5 患者对影响护患关系因素的认识 患者认为对护患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护士的沟通态度。

3 结 论

研究显示,大庆市四所三级医院的护患关系整体现状良好,但护患双方仍然存在沟通障碍因素,整体沟通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模式是影响护患关系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护士的沟通态度是对护患关系影响最大的主观因素。通过本研究我们所得到的启示包括: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三级医院护患关系水平,促进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应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组织临床沟通能力培训。另外,应从源头抓起,重视护理教育中结合临床实际开展护患沟通教学及实践。

参考文献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期为急诊外科护理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1.0±9.8)岁。文化程度:32例初等教育,35例中等教育23例高等教育。

1.2方法 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

1.2.1分析患者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细致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对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解释、沟通,在情况允许下,解释同病区的同病种患者相互认识,以利于沟通交流[1]。

1.2.2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 针对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和对手术存在顾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详细的讲解,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人员应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等情况有一定了解。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1.2.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属于一种职业行为,也是一种基本责任、义务,应在整体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急诊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其病情,多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使患者了解所处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感、陌生感。护理人员规范化的言行举止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笑容,大方得体的动作,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安全、温暖,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2]。

1.2.4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 在知情同意权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家属意愿,结合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病情告知,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对术前身心准备产生影响。同种疾病患者可产生不同心理反应,相同心理反应可来自于不同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应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共性心理出现,从认知角度来启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成功例子、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对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写字、或肢体语言沟通,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3]。

1.2.5发挥支持作用 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对患者有较大的鼓励作用,护理人员应加以重视。护理人员应作好家属、亲友工作,指导家属、亲友如何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得到安慰,放松心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4]。

1.2.6定时评估记录 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护理实施提供指引。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急诊外科患者评估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针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表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的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完成心理护理的评估、记录、反馈、评价,以指引心理护理工作的改进,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结果

通过实施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90例急诊外科患者均以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本在预定时间康复出院。

3讨论

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身心状态。通常来说,一个健康人进入患者角色后,多因病痛折磨、环境陌生等影响,出现一系列负面心理活动。而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根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反应特点,针对其心理活动,实施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急症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是患者重要的心理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多种负面心理反应,不当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逆转患者的负面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患者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受到社会心理影响的。患者间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爱好等存在差异,患者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不同[5]。所以,上述影响决定了患者会产生不同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康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对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急诊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在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始终,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术前宣教,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作用,对心理护理与手术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张爱萍,李静.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92-94.

[2]李晓聪,林芝,余微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焦虑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2):156-158.

[3]钟敏.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2):90.

[4]余立群.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47-248.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状况;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35-02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我国ESRD患者中89.4%以上接受MHD治疗[1]。由于患者长期透析维持,心理压力较大,随着人们整体保健意识与健康水准的提高,心理干预与心理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测评,目前常用的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2]。有学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评估抑郁状况[3],证明GDS是评估中老年人血液透析抑郁状况有效的评估方法。

国内外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大样本调查结果与常模组对比显示,MHD 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吴缅等[4]运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198例MHD患者心理状况测量显示,MHD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36.4%,抑郁发生率为39.4%。Gildete等[5]应用SCL-90量表将90例MHD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国内常模作了比较,结果总均分与各因子的得分均显著增高。国外Miro等[6研究表明MHD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慢性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是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7]。疾病的折磨、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急躁等心理反应。为提高MHD 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了解其影响因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 MHD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在社会人口学方面,患者的年龄与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8]。患者的经济水平及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吴缅等[4]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因素,社会支持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MH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患者的性别、 文化程度无关。研究还发现,经济、社会状况与MHD患者的心理状况呈负相关。国外学者Gildete等[5]发现MHD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另外,有学者的一项研究注意到,参加宗教活动对有信仰的患者的心理可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2.2 疾病相关因素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2.1 维持透析龄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透析时间的不断延长,各种心理问题会不断地显现,特别是当患者意识到透析只是一种替代方式时,除丧失治疗的信心以外,抑郁与焦虑会逐渐出现,如未及时疏导,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情绪更加明显。透析龄大于11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呈现低水平相对稳定的趋势,这与王咏梅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与透析时间长、合并症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2.2.2 营养不良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MHD患者抑郁状态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身体微炎症状态等躯体因素相关[7]。MHD患者普遍存在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造成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减少,营养状况影响透析患者体力、食欲、生存率等,加上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社会地位的改变等进一步导致患者情绪低落。Havva等[8]研究发现,MHD患者的营养不良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

2.2.3 并发症对MHD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发症作为疾病转归的标志,必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是造成MHD患者痛苦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0]。透析过程出现的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透析器反应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恐惧心理更加明显[11]。并发心力衰竭、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的患者饮食、活动严重受限,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等持久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导致生存质量下降,使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Deniz等[12]研究发现,不宁腿综合征能导致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下降。

3 提高 MHD 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护理干预措施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得到挽救,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低。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降低患者的依从性[13],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甚至导致患者自杀[15]。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成了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提高MH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多种多样。

国外Abolfazl等[16]采用从入院评估到出院随访连续护理干预模式有效地降低了MHD患者的焦虑、抑郁、缓解了压力。多数情况下 ,MHD 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与其缺乏相应的知识有关。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Sheil等[17]通过对22个透析中心69例MHD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Priscila等[18]也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另外,Sharp等[19]采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显著地改善了MHD患者的心理状况。

目前,国内对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措施比较广泛。金鑫等[20]采取了以5E,即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估(evaluation)为核心的康复治疗,使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缪玉秀等[21]通过对72例MHD患者实施6个月的护理人文关怀,使患者的焦虑状态由降至9.72%,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程刚等[22]对MHD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实施全面心理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缪群芳[23]对MHD患者采用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的归因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程度,从而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主动自觉地对自身健康负责。目前,音乐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疾病,特别是在慢性肾病领域。研究证明,对MHD实施音乐疗法可以缓解紧张性焦虑、促进睡眠、减轻疼痛。沙含芸等[24]对MHD患者采取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舒适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 展望

综上所述,MHD患者逐年增加,承受着来自疾病本身和治疗的双重痛苦,理状态极易失衡,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MHD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颇多,如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并发症、透析龄、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具体干预措施虽然广泛,但事实上MHD患者的心理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另外,纵向前瞻性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对MHD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比较零散,有些研究方法在一些实验中发现某个因素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影响,在另一些实验中发现其他因素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但没有系统、整体地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心理状况的影响程度。多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未得到系统化、广泛化的临床推广。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针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及各种干预措施的如何在患者中有的放矢地推广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7(2):77-78.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黄燕林,王明军,林剑珊,等.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5B):68-69.

[4] 吴缅,赵宁.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5-46.

[5] Gildete,Cácia,Eneida,et al. Depression as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Gender Differences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J]. Nephron Clin Pract,2010,115:c35-c40.

[6] Miro,Ivona,Boo,et 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on chronic Hemodialysis in University Clinical Hospital Mostar[J]. M Klari,2009,33(2):153-158.

[7] 魏震,姜埃利,魏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与相关躯体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1):84-86.

[8] Havva,Oktay,Tayfun,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t Erciyes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 Hospital Hemodialysis Unit[J]. Erciyes Typ Dergisi,2009,31(3): 237-243.

[9] 王咏梅,陈华.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上海护理,2009,9(3):53-56.

[10] 郭海纹,崔岩,魏丽丽,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5):406-408.

[11] 钟明思,梁秀凤,梁艳仪,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557.

[12] Deniz,Fatma,Hayriye, et 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J]. ORIGINAL ARTICLE,2010,5(1):3377.

[13] 吕利明,高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7,23(11):57-59.

[14] Thales,Joel,Lucilia,et al. Depressed mood and poor quality of life in ma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J]. Revista Brasileira De Psiquiatria,2010,9(4):457-465.

[15] Ken C,Chieh Y,Jung H, et al. Depression and suicide 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 Psychosomatics,51(6): 5285-5286.

[16] Abolfazl,Fazlollah,Mahmoud.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care model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in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J].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2008, 35(1): 39-43.

[17] Sheil A,Nancy G,Tess BOWLES,et al. Improving psychosocial health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fter a disaster [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2010,49:513-525.

[18] Priscila,Maria,Sergio,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J]. Kidney International,2009,76(4):414-421.

[19] Sharp J,Wild MR,Gumley AI.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dherence to fluid-intake restrictions in people receiving hemodialysis [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5,45(1):15-27.

[20] 金鑫,刘加明,于泽莺.5E康复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肾脏杂志,2008,24(10):772.

[21] 缪玉秀,陈彩云,肖小伏,等.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23):56-58.

[22] 程刚,商玲,戚厚兴,等.心理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22):64-65.

[23] 缪群芳.归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12):1138-1139.

[24] 沙含芸,徐淑君.舒适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8):102-103.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胃癌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否认心理、企求心理、再度情绪低落或者绝望、接受心理是胃癌患者先后经历的四个心理状态,临床护理应积极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缩短患者的否认心理期,延长患者的企求心理期,管理好患者的再度情绪低落或者绝望期,并促成晚期胃癌患者的接受心理。结论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以良好的心态接受疾病并战胜疾病。

【关键词】 胃癌 心理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gastric cance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 The 50 case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in 2009 to January in 2010 were analyzed,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gastric cance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seeking,depression and reception were the four minds in cases with gastric cancer. The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ook to shorten the time of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lengthen the seeking time,manage the depression and facilitate the reception mind. Conclusion The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ntal status can help the patients to accept the disease and conquer the disease.

【Key words】Gastric cancer Psychological problem Nursing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作为一个强烈的应激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了解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对胃癌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3±2.24)岁。大专患者8例,高中患者14例,初中患者20例,小学患者6例,文盲患者2例。教师7例,公务员l2例,工人l3例、农民16例、其它2例。公费8例,部分公费18例,自费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例证实,其中未分化癌8例,鳞状上皮癌l6例,腺癌26例。本组患者接受胃大切、胃空肠吻合术27例,行全胃切除术3例。其中早期胃癌患者23例,中期胃癌患者27例。住院天数最短11d,最长32d,平均(17.42±2.20)d。排除入院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史、酗酒或药物依赖史者。

1.2 方法 设计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支付医疗费用方式、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对患者入院后心理动态变化过程开展细致的连续性观察,具体有由护士收集临床资料,采取行为观察、心理交谈等措施,及时记录并加以归纳、分析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针对具体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1.3 统计分析 同时所有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否认心理 胃癌未确诊时患者既急于想知道诊断结果,又怕确诊为胃癌,表现为失眠、疑虑、纳差、烦躁不安。一旦确诊为胃癌,则表现为恐惧、悲观、绝望和焦虑,患者往往坐卧不宁、悲伤落泪、甚至痛哭,或者沉默寡言、表情呆滞,或者情绪激动、处于易激惹状态;大多数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胃癌,并在各家医院反复求证,存在侥幸心理。

1.42 企求心理 数天后患者逐渐承认患病事实,并寻求一切可能延长寿命的治疗手段,渴望医生为其提供多种治疗措施,使用最好的药物,此时情绪状态较前好转,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1.43 再度情绪低落或者绝望 随着治疗的展开,病痛的折磨以及各种并发症出现,尤其是治疗效果欠佳者,想到自己将不久与人世,对死亡产生极度恐惧心理,患者会再次出现忧郁情绪,表现为诅丧、沉默、神情淡漠、不思饮食、消极厌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1.44 接受心理 此时患者已逐步接受死亡现实,恐惧、焦虑情绪随之缓解;能主动顺从地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

2 护理

2.1 否认期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对于该期的患者要帮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入院第一天使其了解病房环境,并逐渐熟悉病友,减少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感、孤独感以及陌生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的否认期,如纠正患者对癌症的片面理解,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知道癌症不等于死亡,难治不是不能治,手术治疗是制止和延缓其发展,只有怀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赢得健康[1]。同时对待患者要细心加耐心,给予充分的关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预防患者自伤、自残。针对性组织患者进行交流,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以尽快缩短否认期,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企求心理的护理 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做好的健康教育,对于术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给予解释,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详略得当的为患者讲解有关胃癌的科普知识[2],讲解胃癌手术、化疗的基本知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正确认识胃癌。对于进行化疗患者,认真做好解释工作,阐明化疗的重要性以及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并做好预防措施。

2.3 再度情绪低落或者绝望期的护理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而出现的心理状态,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如采取姑息疗法和支持疗法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采用镇痛、音乐疗法、情感支持和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患者以最大程度的社会支持,协助患者解决社会问题。对于绝望患者护士要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尽量延长企求期,鼓励病人采取积极态度,面对现实,主动、自觉地接受治疗和护理[3]。同时,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患者延长企求期,如告知家属心理环境对癌症患者康复的意义,消除家属的悲观情绪,鼓励家属学习癌症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密切配合,关心、体贴及支持患者。

2.4 积极开展死亡教育 帮助患者认可死亡是贯穿于临终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患者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死亡本身不痛苦,而疾病折磨才是痛苦,要顺其自然,正确对待,不要有后顾之忧,帮助患者理智对待生与死,自觉克服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造就健康心理,使患者平静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3 小结

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胃癌患病率越来越高[4]。胃癌作为一个强烈的应激原,使大多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积极有效的针对胃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必将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杨志红. 胃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4):3553-3554.

[2] 马萍,王春慧. 胃癌患者心理个性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2):1113.

[3] 张馨. 胃癌25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3):83-84.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097-02

尿毒症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血液透析是其中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一种有创性的维持性治疗,许多患者终生都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由于疾病本身的折磨,加之透析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医疗费用昂贵,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是我院2005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年龄14~70岁,平均45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全部患者均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透析年限,1年以内27例,1~3年64例,3年以上9例。

1.2透析方法

全部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透治疗,采用德国贝朗血透机,以内瘘穿刺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法,透析器采用血仿膜、空心纤维型透析器,标准醋酸盐、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1~3次,血流量180~240 ml/min,超滤量0~5 kg/次,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2患者的心理状态

2.1绝望和恐惧心理

绝望、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损害,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方法,面对医护人员,血透机器及即将进行血透前的穿刺、插管、透析费用的支付问题,加之疾病缠身,不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对血液透析的不适应,及血管造瘘手术,反复穿刺透析以及饮食控制,限制水盐的摄入等一系列问题,还有患者特别是看到或听到其他患者相继离开人世,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均使患者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1]。

2.2自悲心理

透析初期,患者总是抱着一线希望并期待着血透后能有奇迹出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多出现身体水肿、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形改变,并使患者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并发症的出现,病程长、痛苦大、经济负担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易产生自悲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人际关系淡漠。

2.3悲观失望的心理

透析治疗中患者了解到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恢复几率小,患者的治疗信心可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摇,逐渐出现不配合治疗,性格改变和悲观的心理。

2.4抑郁、孤独心理

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常常痛苦失望、悲观厌世、缺乏信心、抑郁、焦虑,总觉得别人把他们当废人,嫌弃他们,逐渐与外界接触减少,有被社会遗弃的感觉,易产生敏感、孤独的性格[2]。

3护理对策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为透析室护士,除了扎实的护理基础外,还要加强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学道德等知识,提高心理护理的技能,加强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采取理解、同情的方式与患者交谈,主动关心他们,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对透析治疗有正确认识,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透析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延长自己的生命。

3.2健康教育

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的缺乏,即使是长期血透的患者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由主管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血液透析时各种管道作用,监护仪器的目的及性质,让其明白如果做到充分透析,能达到很高的生活质量,并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应告诉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内瘘的保护、药物辅助作用的重要性,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告知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改变患者被动应付各种治疗的状态,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疗。

3.3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减轻患者社会不适感[3]

慢性肾衰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往往因家庭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情况认为自己是家庭、社会的负担,我们应积极争取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支持、配合,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还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心态平静地长期配合血透治疗。

4讨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属于脆弱人群,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对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以正确的分析,并予以科学的心理护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血透的负面心理,应该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安慰、关怀,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保证血透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00例患者经以上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后,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魏俊丽,刘艳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9):711-712.

[2]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9.

[3]王冬云.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难点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24-125.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急诊;家属;需求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005-03

Deman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ie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HEN Yuanyuan DING Guojuan

Emergency Department, Shaox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deman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ie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Jan-Mar 2013, familie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ritically ill” and “seriously ill” were surveyed. Results Demands of unmarried were more(P

[Key word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mergency; Families; Demands

急诊医学是临床专业学科之一,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专业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专业紧密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急诊危重症患者常常病情危重,家属在看护时因对疾病了解较少,并且对突发疾病也缺乏心理准备,再加上对医院的环境、医护工作者、就诊流程等缺乏了解,也会产生恐惧和无助的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恐惧、担心、紧张等情绪[1]。家属在照顾患者期间因休息和饮食都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生病的几率,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关注了解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3年1~3月,选择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入住急诊抢救室或者监护室的患者, “病危”或者“病重”, 年龄≥18岁;②家属年龄≥18岁,陪护患者,具有阅读和理解能力,能顺利完成调查;③调查在“病危”或“病重”告知家属后24 h内进行,并且初步的治疗已经完成;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或者陪护家属年龄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一般资料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包括家属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与患者的关系、健康情况、医疗付费方式、与患者是否同住、患者的诊断、以前是否有陪护的经历等。

1.2.2危重患者家属需求调查 采用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2]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5个维度,44个题目,其中病情保证方面8个条目,接近患者方面10个条目,获取信息方面8个条目,获取支持方面13个条目,自身舒适方面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需要程度计分:采用1~4分计分制,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非常重要;总分44~176分,分数高者说明需要的程度也高。每个条目的满足计分:1分为未满足,2分为部分满足,满足计3分,总分44~132分,得分越高则满足程度也越高。

1.2.3调查方法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调查人员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前向家属讲明调查的目的以及要求,并用统一口径解答患者家属的疑问,调查结果当场收回,并当场检验,对不合格或者错误及遗漏的地方及时更正或填补,如果被调查者不愿或者不能填补遗漏的项目,并且缺失条目>10%的则视为无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合格问卷290份。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2.2家属需求状况

2.2.1总体需求状况 调查对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总分82~175分,5个维度每个条目平均得分:病情保证的需求:(3.42±0.85)分,接近患者的需求:(3.17±0.91)分;获取信息的需求:(3.15±0.88)分;自身舒适的需求:(2.70±0.93)分;获取支持的需求:(2.58±0.82)分。

2.2.2 需求前十位的条目及得分 见表2。

2.2.3 不同社会学资料家属的需求状况 见表3。不同婚姻状况的家属的需求状况不同(P

2.2.4 不同社会资料各维度需求状况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家属对自身舒适需求不同,不同职业的家属对病情保证需求不同,与患者的关系不同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同(P均

2.3家属需求满足情况

2.3.1总体需求满足情况 调查对象需求满足情况得分58~131分,平均(94.8±17.3)分。各维度满足情况每个条目平均得分:病情保证需求的满足:(2.36±1.0)分;接近患者需求的满足:(2.32±0.94)分;获取信息需求的满足:(2.17±0.88)分;自身舒适需求的满足:(2.13±0.91)分;获取支持需求的满足:(2.05±0.74)分。

2.3.2不同社会学资料家属的需求满意度分析 见表5。结果显示患者身体越好,则对需求的满足状况越高(P

3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跨临床各专业,同时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其他临床学科以及基础学科相联系。我国于1995年将急诊医学定为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随后,急诊医学迅速发展,为急重症患者提供了及时的抢救治疗。急诊护理学作为急诊医学的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学科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急诊医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3]。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护理也从以互利疾病为主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而护理的对象也从患者发展为包括健康人的护理。急诊科家属的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内容之一,也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家属的需求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则能缓解其陪护人员的焦虑与烦恼,增加舒适感,从而能够更好地陪护患者。急诊危重症患者多起病急,且病情重,家属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神经质、恐惧等情绪,甚至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精神紧张、负性情绪、饮食不安、睡眠不足、陪护过程中劳累等均会导致家属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不仅威胁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现健康问题,均会影响其他成员。而在看护时,家属积极的行为、言语、情绪是患者最佳的精神支持和安慰,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是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

急危重症患者多生命体征不平稳,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抢救或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家属也经历着心理和生理的应激,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者会影响到家属及患者疾病的应对能力。20世纪70年代国外医学界就开始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马艾英等[5]研究显示,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多,焦虑、抑郁情绪突出,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苏运辉等[6]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信息获得的需求最为重要,其次是病情保证因子,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对信息获得因子及病情保证因子的需求不同。

在本次调查中,在各个维度中,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高,反映了家属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最为重视。急危重症患者多发病急、病情危重,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心理准备,最关注的问题是解除患者的痛苦,挽救生命。提示医务工作者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质量最为重要,这也符合急诊工作中的急救原则[7]。在各条目中,对病情得到如实回答的需求得分最高。对患者病情的无预知性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焦虑、恐惧等,家属对能够如实获得患者病情的信息尤其关注。提醒在急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要在积极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及时向家属讲解患者病情,如果对患者家属进行敷衍,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家属是患者重要的支持力量,患者急性起病,并且病情危重,需要家属的支持,希望共同渡过难关,家属也希望陪护在患者身边,共渡难关[8,9]。排在第三位的是获取信息的需求,而患者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和获取支持的需求排名靠后,说明家属更关注患者的健康,对自身的需求关注最少。在各条目中对病情感到有希望的需要排在第二位,患者急性起病,家属不希望得到不好的结局,甚至会从内心不愿意接受现实,这个需求提示医务工作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要与家属多沟通,并让其平复情绪,理性应对,给予其希望[10]。

在本次调查中,家属的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家属需求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未婚的家属其需求要高于已婚的家属需求,可能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具有缓解家庭成员压力的作用,而未婚者尚没有建立稳定的家庭,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对危机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并且未婚者多年龄小,当亲人突然出现变故,多感到惶恐,不知所措,缺乏生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经历,加上未婚家庭获得社会关系的支持相对较少,因此对需求的程度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给予指导、理解、关心、健康教育。

在本次调查中,不同学历的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不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家属对自身舒适的需求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 000~4 000元者对自身舒适的需求较高。这可能是文化水平较高者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对医院环境、医务工作者的服务等要求更高。不同职业者对病情保证的需求不同,学生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更高。这是因为,学生经济还不独立,而患者多可能是家庭支柱,是学生的经济来源,因此其对病情保证的需求迫切。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差异的是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与患者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对获取信息的需求更迫切,说明与患者关系密切者对获取信息的需求更高,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与患者关系亲密的家属往往对医护工作者提出的问题更多。

对家属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调查显示,病情保证需求的满足得分最高,其次是接近患者需求的满足,获取信息需求的满足,自身舒适需求的满足,而获取支持需求的满足得分最低。在本次调查中,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属需求满足的因素,家属身体健康者对需求更容易感到满足,而身体健康较差的家属对需求满足的程度较低。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身体健康较差的家属应多多关注,并主动给予帮助,减轻负担。

综上所述,家属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迫切,而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高玲,徐奕昊,薄惠云. 多次急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3): 37-38.

[2] 刘辉,王丽姿. 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探讨[J]. 护理学报,2006,13(4):84-86.

[3] 卢敬梅,李映兰,李丽. 急诊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满足情况调查[J]. 护理杂志,2009,26(19):17-19.

[4] 刘一秀,吴丹.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13-1416.

[5] 马艾英,孟庆立,张福英. 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6):488-490.

[6] 苏运辉,陈淑珍,董秋林,等.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9-11.

[7] 刘亚楠,李红. 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27(2): 92-95.

[8] 吴媛媛,张京煜,杨戎. ICU主动脉夹层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4-17.

[9] 滕高菁. 急诊危重病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53-54.

[10] 刘雪慧.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 华西医学,2010,25(4):690-692.

上一篇:课题调查研究方法范文 下一篇:金融专业类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