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血糖检验新技术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4 06:38:56

糖尿病的血糖检验新技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考察床旁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和床旁血糖仪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检测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考察,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早、中、晚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床旁血糖仪检测结果略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检测结果,但差异不显著(P>0.05)。床旁血糖仪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自觉性、药物治疗自觉性、自我血糖检测情况以及自觉饮食控制情况等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患者(P

【关键词】糖尿病;床旁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当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已获得业内以及患者的充分肯定[1]。为增加患者治疗的舒适感和灵活性,血糖检测仪器也在不断改进,趋于智能化、小型化。床旁血糖仪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糖检测仪,较好地满足了患者对血糖检测医疗设备的要求,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2]。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价床旁血糖仪可靠性,本研通过将其与临床上公认的检测准确度较高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血糖检测准确性及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现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和床旁血糖仪组,每组75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患者年龄为33-68岁,平均年龄45±7.8岁,其中男性38人,女性37人;床旁血糖仪组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46±8.7岁,其中男性36人,女性39人。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患者行臂静脉采血、床旁血糖仪组患者行指尖毛细血管采血,进行空腹血糖水平检测。具体方法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常规静脉采血10ml于离心管中,立即进行离心分离血浆,采用氧化酶法在Beckman 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进行血糖浓度测定;床旁血糖仪:对指尖进行局部消毒后,使用采血针刺破指尖,舍弃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滴于测试纸中部测试区,使用乐生血糖仪读取血糖浓度。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方法血糖浓度测定之间的差异和考察患者对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包括血糖监测自觉性、药物治疗自觉性、自我血糖检测情况以及自觉饮食控制情况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3讨论

糖尿病是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是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异常综合症。引起发病的原因较多,如家族遗传、体内自由基毒素,胰岛受损或是胰岛表面参与胰岛素调节的受体敏感性降低等。临床上通常将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糖尿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使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β细胞衰退或是其他原因所致[3]。若糖尿病病人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导致眼睛、肾脏等器官衰竭,并且目前医学技术还很难根治糖尿病,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仪器精细,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但其也存在较多缺点,例如检测所需血样较多,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检测耗时长,难以实现实时监测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实时监测自我血糖水平可为随时通过调整饮食以及药物调节血糖水平提供依据。床旁血糖仪作为近年来出现的血糖检测新技术,它具有操作使用方便,占地空间小、便于携带,检测耗时短,检测样本量小、减轻患者因频繁抽血产生的痛苦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不具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监测,特别是应用于不明原因昏迷、抢救危重病人的血糖快速监测中,为糖尿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依据[5]。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略高于床旁血糖仪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对两组患者血糖监测自觉性、药物治疗自觉性、自我血糖检测情况以及自觉饮食控制情况等治疗依从性考察中发现,采用床旁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患者。这说明床旁血糖仪检测结果可靠且监测的连续性较好,能较大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芳,敖家富,王海涛.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593-1595.

[2]汤宏顺.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2439-2440.

[3]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60-61,58.

[4]朱征,杨敏,曾素芳.POCT 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比对实验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1):62-63.

[5]张文林.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41-142.

上一篇: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