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2-09-04 06:24:19

国外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在供应链环境下,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以实现供应链上的共赢。而利益分配对供应链的稳定和整体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协调供应链成员的利益是保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外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问题的后续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供应链 利益分配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6-01

对利益分配的研究,国外学者侧重方法与模型的研究。对基于非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利益分配问题,Shapley(1979)提出了N个局中人合作的利益分配公式,较早的从定量角度分析利益分配问题。但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成员企业利益问题只是随着供应链理论的发展才开始被关注和定量分析,Ilaria Giannoccaro(2004)提出了一个供应链契约模型,通过改变契约中的参数来实现合作利益在供应链中的合理分配。Duca和Vanhoose(1998)提出了市场竞争条件下利益共享的理论模型。总之,国外对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的各方面均有涉及,但整体性和全面性不够,对供应链整体效益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探讨不多。

国外文献关于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利益分配的研究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供应链利益分配制度与原则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定性方法,从协作机制、渠道等多方面对利益分配制度与原则进行研究。Weng(1995)指出,供应链中企业间采用专门的协作机制能促使每个企业的决策接近系统最优水平。当把供应者和生产者视为同在一个网络中时,那么网络收益将被定义为他们之间通过协作取得的收益。Waller(1999)等依据非合作时双方的强弱和在渠道中的地位,从渠道合作利益分配入手探讨分配机制。

二、供应链利益分配方法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利益分配方法的研究,其中以博弈论和契约理论为主。

(一)博弈论理论

国外在利益分配方法的研究多数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还有一些引入了分配因子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博弈论为基础,国外学者分别从单一供应商及单一零售商、多个供应商及多个零售商等角度研究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方法。如Ilaria(2004)提出了一个供应链契约模型,通过改变契约参数来实现合作利益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合理分配,使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采取一致的行动。Jochen(2002)分析了供应商与采购商的Stackelberg的博弈模型,他将得到的博弈结论推广到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采购商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并论证了不同的供应链协议对博弈各方的价值也有所不同。Leng(2009)等通过博弈论模型研究了在利益分享合同下,如何缩短涉及单一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生产周期,并得出在妥善的设计利益分享合同的情况下,供应链上两者的状况将会更优,并且在系统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他们将不会产生离开的动机。

(二)契约理论

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某种合同下的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问题。研究角度也比较多,如Jaber和Osman(2006)研究了(二级供应链)许可范围内的延迟付款行为可以作为一个决策变量来协调利益,而供应链各成员对整个网络总利益的共享则作为另一个协调方案。Kirstin(2002)研究了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具有不确定JIT交货时的供应链协同问题,建立惩罚和奖励两种协同机制,实现了供应链的成本在协同企业间的柔性分配。Lyer和Bergen(1997)研究了如何减小提前期问题,并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利益分配进行了一定的描述。他们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生产者对零售商的服务水平进行约束,能降低生产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减轻负担,增加收益。Srinagesh(2001)研究了供应链中单一生产供应商和多销售商的利益分配问题。通过代表不同协作程度的三种库存分配机制来评估利益,研究不同的系统参数对利益分配的影响。表明在该产品环境中,合作利益随着供应商供货能力的增加、销售商数量的增加、惩罚成本的降低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下降而下降。

综上所述,针对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都把着眼点放在描述性的数学模型上,建立的模型对利益分配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实际操作性并不强。一方面忽略了成本的计量与分摊问题,另一方面只是根据预期利益和非合作状态下的机会成本来考虑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对风险的计量并没有实质性的考虑。因此,对于供应链利益分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对实现供应链全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eng. Channel coordination and quantity discounts.Management Science.1995.

[2]Jochen.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Stanford University,2002.

[3]Lyer. Quick Response in manufacturer retailers channels.Management Science.1997.

[4]Srinagesh.Benefits of co-operation in a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

上一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劳动力流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