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是教师的良知

时间:2022-09-04 06:04:22

关爱是教师的良知

【摘 要】给予学生关爱,可以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可以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教学获得真正的成功。针对学生们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学生关爱,可以建立一种师生间的互相依恋之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关爱;问题;学习;兴趣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这样写道:“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应是教育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着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们儿’,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愿望的火花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我深受李镇西的这段话的启发,于是结合新课程理念及课题《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的研究》,对今年刚接到的新生进行继续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是底子差,学习马虎,作业乱写乱画,或者根本就不完成作业,那么作为老师的我,如何来转变他们呢?

我针对这一问题,对班上的学生进行认真分析,观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原来这些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读书,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于是我决定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举例谈谈教学中我是如何利用“关爱”转变他们的:

其一、班上有一男孩A,这个学生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作业乱写乱画,有时不能完成作业。有一次,我上课时无意中伤他,发现其很伤心,一了解,原来是这样,不久前他的母亲由于家庭因素困绕想不通,食毒药身亡。这一惨状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可想而知。可是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摆在五壮士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选择生的,可以很快赶上连队,但是要暴露连队的目标;另一条则是走向棋盘陀顶峰的绝路,几乎没有生的希望,可他们为什么却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A说:“五壮士思想觉悟高一心只想到群众和连队主力,所以他们选择了后者。”

学生B说:“五壮士害怕暴露目标,所以他们选择了后者自寻死路。”

老师说:“同学们,五壮士不是自寻死路,是英勇跳崖。”就这样勾起了他对他母新的思念。当时他就伤心地哭了,我恍然大悟,因为他妈走得路才是自寻死路。我当时是没有理会而是继续上课,让他轻声抽噎。我想他把心中所有的委屈哭出来,可能就没事了。

课后我把他叫到寝室,主动告诉他课堂上是老师的不是,请求他的原谅。然后告诉他,你现在还小,你的周围有老师,还有同学,你就放心地学习吧。当时他好像理解了我的话。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来到教室,就是想看看他今天的表现。可事也凑巧,恰好第二天他迟到了,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渴求的眼光看着他,希望他告诉我什么似的。我们俩沉默了很久,之后他支吾着说:“老师,我自从妈妈去世后,就住在阿姨处,家距学校较远,再加上阿姨要我帮着做家务。我告诉爸爸我要住校,可他说,经济困难,让我忍耐一下。老师,我尽力了。”我一把搂住他说:“孩子逆境出人才啊!”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凿壁借光”读书的故事,让他感受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就这样点燃了他心中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

其二、班上有一女同学B,这孩子智力也很正常,但性格孤僻,妒忌心强。有一次班上选少先队干部,她不幸被选为小队长,而另一位女同学D当选中队长。他们俩平时比较要好,而且又住在一个寝室,于是她趁黑夜把D的中队长标志给烧了。这件事我知道后,耐心细致的教育,告诉她妒忌心理人皆有之,看你怎样去对待它。你妒忌别人,说明你想进步,这是好事,而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你应该通过努力学习去赶上她,甚至超过她。这才是你最终的目的。

由于她做了这件错事,其他同学都不原谅她。不久后的一天,她重感冒躺在床上,同学们都不告诉老师,老师问及这件事时,才有同学告诉我。我到寝室了解情况后,主动拿钱给她去捡药。老师给她父母般的关爱和她谈心,并让全班同学去看她,使她受到创伤的心开始逐渐愈合。病中我要求她早晨起来跑步,可以预防感冒。在一次晨跑中,我开始进一步和她谈心,畅谈学习、生活、我的童年趣事、她的兴趣和理想以及其它的热门话题等。在一次次的平等愉悦的谈心过程中,逐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她也由衷地把我当做最信赖的朋友。在关爱中使她受伤的心开始痊愈。她开始成为一个心理正常且各方面优秀的学生。

由此看来,给予学生关爱,可以建立一种师生间的互相依恋之情,逐渐点燃他们心中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所谓,对学生的关爱是教师的良知。

上一篇: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