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4 05:31:20

中职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中职语文教学要从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教授方法、指导训练、养成习惯等五个方面入手,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努力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就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加之语文课时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笔者以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中职生的特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需要的是独立工作能力,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语文,加强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转变观念,使教师注重自学

许多老师习惯于用老观念讲授课文,对课文作字字落实,句句清楚、面面具到的串讲,生怕学生听不懂。一堂语文课,老师从上到下的灌输,学生习惯于做听众和观众,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没有讨论辩论的机会,一句话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使本应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刻板、乏味。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生怕记丢了,记错了。其效果如何呢?学生只能学到老师教给他的东西,却缺乏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更谈不上自主地探索。无论老师教给他多少,都是有限的,只有学生自己去学并学会自学,才能打破这种有限,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现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校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对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是否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是否通过自己的探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克服旧的教学模式的“惯性”,确立起新的观念――应立足于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利;应立足于人一生的不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强烈地倾向于去掌握语言表达艺术。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认识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因此,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中职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矛盾期,在他们身上,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求知欲强,希望自己什么都懂,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分析力、鉴别力差。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尽量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所教科目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一堂课要使学生听得有趣,趣中有思,思有所得,学生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要力求将学生导入情景之中。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应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的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其次,应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四化建设、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课前一分钟演讲等。

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自学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生存》一书中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方法,既包括思维方法,也包括具体的操作方法。广义的思维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具有纲目性、原则性答案,如,说明文常见的四种说明顺序,小说的三要素,散文形与神的分析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很多,如查阅工具书、参考资料,朗读的技巧,抓文本重点,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造字法等推断词义,文章中文眼、题眼的位置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六步自学法”很值得借鉴。六步自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学,根据学习重点,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研读课文。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自测,即自我检测,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六步课堂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的主体,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让学生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经过一、二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默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和讨论,学会了圈点勾画,学会了做读书笔记;教学效果明显。

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自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化知为能,达到“不复需教,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则应由呈示行为转化为指导行为,强化对学生练习、阅读、活动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学。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预习。每节课未上之前,都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并布置具体的预习习题,以备上课时检查。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学生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许多问题学生自己已解决了,老师也避免作一些分析介绍,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师生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体。学生会把预习成果拿来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在预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经常发生分歧,经常展开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都得到提高。

积累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人的自学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知识归类,归类时分出主次轻重。如:文言文教学中可根据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特点等作为梳理重点,同时也要教给翻译、断句等知识。积累知识靠平时多观察、多读、多想、多记。记有自然记忆和笔录记忆两种,这两种记忆各有优缺点,要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采用自然记忆法,对于复杂的重要的知识则用笔录记忆法,如编制卡片,编写索引等,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了。知识积累多了,再加以运用,自然而然就转化为自学能力了。

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仅靠课本还远远不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灵世界的觉醒往往表现为一种勃发的求知欲,会对书籍产生强烈的向往。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若能在此时恰当的予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做好阅读指导,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一个书目,既包括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包括当今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让学生或借或买来阅读,总之是开卷有益;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说过:“书并不都是仔细念的,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读记诵的。”要求学生读后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或摘抄,或评论,或分析,形式多样,长短不一;检查读书笔记情况,挑出写得好的加以表扬,或朗读,或张贴,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即提高了自学能力。

养成习惯,使学生坚持自学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

笔者认为,基本的语文自学习惯包括: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天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按照“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进行预习,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识记和思考,在教师指导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2、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勤翻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部首、音序、四角号码等几种查字法的训练。4、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荀子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说明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也是如此。5、培养一边读一边圈、点、批、划的习惯(把生字、难词圈出来并且查字典词典解决;把优美的、精彩的词、句、段下面加上点,把有疑难的地方勾划出来;在有体会、有看法的词、句、段旁边加上批注),这样的阅读,有助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6、培养坚持阅读、积累的习惯。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书报、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7、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

总之,只要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学习,那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上一篇: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下一篇: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