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23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4 02:01:50

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23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针对艾滋病(AIDS)患者,研究分析其口腔感染病变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病科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中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的23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已知在62例患者中出现口腔病变的有32例,其中白色念珠菌病23例。重点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探究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果:23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口腔病变均有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痊愈。结论:口腔为艾滋病的感染好发部位之一,AIDS早期症状中最常见的就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充分了解AIDS口腔感染相关病损的临床症状,及时对HIV抗体检测,采取合理正确的诊治,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和反复发作。

关键词: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85-02

艾滋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传染病,它由感染HIV病毒引起[1]。HIV病毒能攻击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变得极为低下,死亡率极高[2]。艾滋病有多种临床表现,会出现多种感染。其中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早期常见症状之一,常为AIDS的首发症状。它的表现和普通的念珠菌感染相似,多发于上腭、舌背部。表现为不明显的白色斑点斑块状,舌苔呈现白而厚,并伴有触痛感,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霉菌素和抗真菌药[3]。对我院感染病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感染白色念珠菌的AIDS患者23例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感染病科的62例艾滋病患者中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的23例病患作为研究主要对象。已知62例艾滋病患者中有32出现口腔病变,包括23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在29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岁。患者得病传播途径全部为性传播。

1.2 临床诊断与检查:

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断,首先根据其临床表现判断,如口角炎型、红斑型、假膜型等;其次,依据其病理特点分析其病理切片。最后,结合流行病学相关可靠文献资料,对选取的23例AIDS患者血液进行检查,当HIV抗体表现阳性时确诊为AIDS。总的检查内容包括三大常规检查、B超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并从患者感染处取白色念珠菌体,做真菌培养,以观察了解念珠菌的生长情况。

1.3 治疗方法:

要根据AIDS口腔病变患者感染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对给予其相应的治疗。原则上,首先要控制机会性感染,再者有选择性的给予治疗患者规范的高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本次的23例患者都进行了HAART治疗。

在口腔局部治疗中,采用HAART治疗的大多数病患,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或不同程度肝和肾功能异常等症状。这时应给予患者口腔局部用药,可以减少避免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对HAART治疗方法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

对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必须保持口腔的清洁,以抑制霉菌生长。此外,需要医生协助,定期对口腔中的异常分泌物、食物残渣等进行清理。具体的做法是先用棉签沾取过氧化氢液轻轻地擦拭黏膜表面的病损,要注意擦拭动作一定要轻柔、准确;然后选择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口腔,需要做到一天一次,清洗完毕后用碳酸氢钠来漱口,每次需要含漱1分钟;最后用碾碎的制霉菌素和甘油调和,涂抹病损处,1天2次。用药的具体规格和用法见表1。

2 结果

在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出现口腔病变,病变发生率为51.6%。其中包括口腔白色念珠菌病23例(37.1%),毛状白斑6例(其中4例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AIDS相关牙周病5例(其中3例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此外,还有3例单纯疱疹性口角炎及2例非特异性口腔溃疡。32例口腔病变患者均无出现口腔肿瘤。将23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其适当的治疗,并随时观察记录其病情变化,2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口腔感染症状均有明显好转,15例患者在两周后痊愈,剩余8例患者在继续用药治疗半月后也全部痊愈。就出现口腔病变的患者情况统计如表2。

3 讨论

AIDS已成为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AIDS的控制,需要全面正确的认识其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这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口腔是 AIDS 发病易感染的首要部位,作为医护人员,要加强关注对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的口腔表征,这对于AIDS的早期预防、发现、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OC)是一种常见的黏膜性炎症,白色念珠菌能导致人体多处感染,如口腔、呼吸道及全身感染[4]。念珠菌入侵机体组织细胞,导致上皮角化层出现水肿,在角化层内有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往往会形成比较微小的脓肿,基底黏膜部分进而被炎症破坏。

由于AIDS患者机体中的T淋巴细胞被破坏,降低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患者面对各种疾病的入侵毫无抵抗力,大大增加了病菌的机会性感染率[5],其中口腔念珠菌感染是HIV感染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很多医学家已将将其作为HIV感染者到AIDS患者的一种预测性指标。白色念珠菌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经由WHO艾滋病中心商定已被被列为第一类和AIDS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从历史可靠资料可知,OC在HIV感染者中发生率是20.6%~56%。本次探究中,62例AIDS患者出现口腔病变32例,发病率51.6%,包括23例OC患者,在HIV感染者中发病率37.1%,在口腔病变中的发生率71.9%(23/32),与可靠报道相一致,对23例OC患者经过局部治疗,并给予科学规律HAART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患者口腔感染症状均明显好转,病情均痊愈。

对于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治疗需主辅联合,共同治疗,以艾滋病治疗为主,口腔念珠菌病症状缓解治疗为辅。对于艾滋病的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HAART的治疗原理为联合采用3种或以上的抗病毒药物共同治疗艾滋病,此疗法既可以减少用药单一带来的抗药性,还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患者在HAART治疗后,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肿瘤和口腔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可见HAART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初步恢复免疫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进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艾滋病及其口腔表征的诊断,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1(9):525-528.

[2] 罗峰,何柱德. HAART过程中285例HIV/AIDS患者口腔病损的临床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1.3(5):780-781.

[3] 赵丽莉, 谷渊, 王晓丽等. 对HIV/AIDS患者开展关爱及诊疗服务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11, 12( 6) : 567.

[4] 刘 奕.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J] .2010,8(3):791-792.

[5] 刘晓松,刘宏伟,郭子杰等.H I 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毒性的体外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21(5):69.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下一篇:结合体育运动学校的专业特点实施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