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07 01:12:51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它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本期策划精心组织了一批稿件,带读者走近艾滋病,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并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艾滋病没那么可怕,并不是不治之症,它只是一种慢性病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静脉、/直肠、阴道、口腔以及其他黏膜(如眼睛或鼻子内侧)或皮肤破损处进入非感染者体内。因此,艾滋病病毒较为明确的传播途径有性途径传播、经血液途径传播、静脉吸毒时共用针头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艾滋病病毒并不会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体内。

目前认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

预防性传播 属于这部分的预防措施有改变不安全(包括使用、禁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咨询检测,及时诊断并治疗性传播疾病等。

预防血源传播 包括降低静脉注射的危害(如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不共用注射器等),安全用血(血液制品严格检验把关)等。

医疗卫生部门干预措施 包括给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加强艾滋病病毒咨询检测的力度、提供安全套、及时诊治性传播疾病等。

预防母婴传播 包括及时为怀孕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提供抗病毒治疗、进行专业的产科干预、生产后用人工喂养替代母乳喂养等。

政策支持 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力的政策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并制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反歧视措施、督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与社区工作以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

目前正在研究的预防措施 包括对男性患者实行包皮环切术、注射艾滋病疫苗、暴露前抗病毒预防、阴道屏障、杀微生物剂的使用等等。

目前我国所制定的艾滋病预防策略包括ABC(禁欲、使用安全套和固定)和SAFE(安全、抗病毒治疗、自愿咨询检测、性别平等)策略。也有专家提出,对感染者进行尽可能的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艾滋病较为理想有效的措施,因为通过抗病毒治疗,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降至检测水平以下后,对周围非感染者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国内医疗资源有限,药品品种匮乏,因此这一措施尚无法全面实施。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方法: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分析艾滋病在婚内传播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

结果:截止至2013年9月底,晋宁县内共检查出艾滋病双阳家庭101对,其中由吸毒人员经性活动传播给对方的59对;男方吸毒女方1对;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对方的42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2对共13例。

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注射和异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AIDS)婚内传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43-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1]。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约有HIV3400万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8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而且每天有超过7000人被检测出感染HIV病毒[2]。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与血液传播为主,每年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及社会稳定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了解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艾滋病双阳家庭的HIV病毒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网络上报的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共涉及人员215人,其中包括双阳夫妻202人,子女13人。双阳夫妻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136人、商业服务32人、无业人员19人、工人7人、公职人员8人。

1.2研究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资料来源于晋宁县当地疾控中心随访的所有HIV阳性夫妻人员数据库,资料信息包括:双阳夫妻人口学信息、传播途径等内容,调查对象的传播途径均为当地卫生部门医务人员调查所得。

2结果

截止至2013年9月底,在101对艾滋病双阳家庭中,①由吸毒人员经传播给配偶的59对(其中男传女48对、女传男11对,主动告知对方6对,未告知对方5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7对,共8例);②男方吸毒、女方1对,双方知道对方情况;③有婚外,经婚姻关系传播给配偶31对(其中男传女25对、女传男6对,主动告知自己情况的18对,未告知对方13对,引起子女感染的4对,共4例);④因病做HIV检测呈阳性,经询问无吸毒史及婚外史,后动员其配偶做HIV检测也呈阳性,得知后者有婚外史11对(其中男传女10对、女传男1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对,共1例)。

3讨论

3.1艾滋病婚内传播的危害。艾滋病病毒婚内传播会严重影响夫妻双方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破坏夫妻感情与社会稳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艾滋病单阳或者双阳家庭将病毒传播到第二代[3],父母去世后将患儿留给社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的婚内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本组101个双阳家庭中,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90对,只有24例患者将检测结果告知其配偶,告知率仅为26.67%;在未告知配偶检测结果的家庭中,有1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2例),不知道自己感染情况的有11对,有1个家庭将病毒传播给子女(1例)。相关报道显示,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或者HIV病毒携带都都不愿意主动告知其配偶或者家人,怕影响家庭关系,受到社会的歧视。

3.2预防措施。

3.2.1高危人群定期检测 有效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本组研究涉及的家庭人口主要是本地人,其中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对艾滋病的知识不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意识也不强。另外,吸毒人员与人员比例较大,因此,此类艾滋病感染高危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HIV病毒检测,以达到早期确认早期治疗的效果。

3.2.2加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安全套是艾滋病婚内性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单阳家庭中效果最为明显。由于本组艾滋病双阳家庭中以育龄夫妻与农村人口为主,因此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为HIV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定期发放安全套及开展安全套使用指导讲座等活动,以提高地区人口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HIV病毒的阻隔率。

3.2.3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应以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治措施等为主,宣传形式可以借助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与广度[4]。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以前的注射吸毒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家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纲.苏北农村地区艾滋病家庭内二代传播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81

[2]李洁,李宁,马彦民,等.河南省457例婚内性传播艾滋病病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3(2):457-459

[3]钟福华.艾滋病病毒经夫妻子女间的传播状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1):100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13-02

KAP of AID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YANG Ai-hua.Medical Faculty,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Guizhou, Guiyang(5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gnition of AIDS and relevant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000 students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the year of 2005. ResultsThe students got some ideas on the three infectious transmissions of AIDS, but they still had some wrong ideas of the non-infectious transmission of AIDS. Most of their knowledge came from media such as radios, TVs but less from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ost students had a strong desire for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nclusion Wid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is need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to enhance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behavior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tudents

【作者简介】 杨爱华(1962- ),女,贵州大方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健康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医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目前艾滋病在国内快速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强有力的遏制,且逐步向普通人群蔓延。有专家分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将达到1 000万,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对艾滋病的预防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和态度,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贵州省4所高校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大一和大二2个年级8个专业(非医学类)的学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有效率为89.00%。调查对象来自贵州省87个县、市。其中男生370人,占41.57%;女生520人,占58.43%。来自城市或城镇的学生360人,占40.45%;来自农村530人,占59.55%。年龄为18~25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艾滋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行为态度及相关知识需求等。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由学生独立完成,限时收回。全部数据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情况 见表1。

2.2 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 见表2。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低于二年级学生,如“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能否传播艾滋病”,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12%和90.12%;“与艾滋病人共用游泳池、浴池、马桶圈能否传播艾滋病”,一、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5.01%和82.54%。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女生回答正确率高于男生,如“不正常的性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和“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男、女生回答正确率分别约为84.24%和89.32%。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 调查得知,有70.24%的学生是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大众传媒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从学校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学生仅占29.76%,相对较少。

2.4 健康教育需求 91.0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的认知情况尚可,回答平均正确率达85%以上,这是令人欣慰的,说明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已基本了解,但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可能与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和自身学习能力有关。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轻吻、拥抱、共用游泳池、浴池等)的认知存在误区,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仅为43.82%,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相似,稍低于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说明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结果提示: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较差。虽然大学生在理论上了解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但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对某些能传播艾滋病的潜在危险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随便穿耳、纹身、美容、到非法医疗单位注射、拔牙和针灸等的回答平均正确率仅为61%,明显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对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回答正确率仅为43.26%,与郭建丽[1]、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91.8%和87.2%)差距甚大。提示必须对贵州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艾滋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

调查表明:新生与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可能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在中学阶段关注的重点是高考,忽视了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相对减轻,视野逐步开阔,对媒体关注程度增加,因此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普遍高于一年级新生。女生答题正确率高于男生,表明女性更关注生殖健康,更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贵州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教育也相对落后,有高中部的中学大多集中在县城或县城以上地域,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与城镇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差别不大,接受的健康教育大致相似,因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别。

91.02%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说明大学生渴望从学校获得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必要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生的求知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如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将健康教育纳入选修课程,还可利用校园广播、报刊专栏、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形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强化艾滋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艾滋病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学会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充分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壮年人群的蔓延十分重要和迫切,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的情况下,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好的疫苗[3],而学校是健康教育最适合的场所。

4 参考文献

[1] 郭建丽.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23-224.

[2] 琚腊红,汤后林,袁慧.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5-636.

[3]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72-176.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传染病 防病知识 健康教育

目前,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为贯彻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工程”精神,帮助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增强防病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笔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种重要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对600名农村居民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病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4种传染病为调查病种。

调查项目: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患病表现、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需求四方面。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定西市安定区口镇农村、集贸市场18~65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面对面问答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

评价方法:①对4种传染性疾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对传播途径、患病表现、预防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传播途径:分准确回答、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患病表现:分主要表现知晓、个别症状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预防措施:分基本知晓、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②健康教育:分需求和不需求两种情况。

资料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统计得出,600名农村居民对传播途径的准确回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95.0%)、肺结核(56.7%)、乙型病毒性肝炎((37.3%)艾滋病(29.0%);对预防措施的基本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70.0%)、肺结核(53.0%)、乙型病毒性肝炎((41.0%)艾滋病(23.0%);对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次序依次为:乙型病毒性肝炎(97.7%)、肺结核(90.3%)、艾滋病(74.0%)、细菌性痢疾(71.0%)。见表1。

讨 论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之一,掌握其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是人类战胜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经过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有了很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干预能力相当有限,传染性疾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掌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发现,人们对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防病知识相对丰富,基本掌握其预防措施的超过一半。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知识则相对贫乏。但总体而言,能够准确回答疾病的传播途径、患病后主要表现、预防措施的人群比例则偏低。

传染病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大,即使对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的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仍达7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竟高达97.7%。

艾滋病是具有潜在重大威胁的传染病,完全知晓其传播途径的仅占29.0%,知晓患病后主要表现的占17.0%,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为23.0%。尽管如此,其健康教育需求者却仅为74.0%,仍有26.0%认为不需要。这是一个危险而严重的信号,显示出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认知

A survey on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zhen

YAN Yi, SUN Hua, CHANG Huaping, GAO Xiaoyuan

Nanshan District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Shenzhen 518054, Guangdong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AIDS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zhen, an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AIDS infection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801 students from two colleges as survey subjects.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to them, inquiring them about the AIDS basic knowledge, transmission path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risk behaviors. Results: Ninety-five percent of surveyed college students knew about the three transmissionpaths of AIDS. 15.6% of them reported to have sexual behaviors and 16.00% have used condoms in their first sexual behaviors.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ssesse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but their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inforce the sexual mor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self-discipline capabilities and to reduce the AIDS risk.

【Key words】 AIDS;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大学生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好奇心并愿意接受和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由于婚前中性伴的不确定性、性伴感染状况的不可知因素的存在,使大学生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1]。为了掌握我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现况,评价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程度,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对市内高校在读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选取深圳市本科和专科院校各一所。以年级为层,班级为群,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院校学生571名,专科院校学生230名。

1.2方 法参照国内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2~4],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危险行为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使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录入程序双份录入,并使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01份。其中,本科学生571份,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149份、143份、137份和142份;专科学生230份,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84份、77份和69份。被调查者中男生481人,占60.05%;女生320人,占39.95%。本科院校学生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19.95±1.40岁;专科院校学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36±0.75岁。

2.2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很高,均大于95%;对同桌吃饭、蚊虫叮咬等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稍低。对比发现,本科院校学校的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稍高于专科院校学生,但是对于使用安全套、保持单一性伴等艾滋病预防措施效果的信任程度却低于专科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3发生情况

调查者中有125人(15.60%)自述发生过,其中本科学生90人,专科学生35名,两类人群之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首次的发生对象87.20%为男(女)朋友,其余12.80%为临时性伴或商业性伴。仅有20人(16.00%)在首次发生时使用了安全套,本科院校学生首次安全套使用率高于专科院校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4大学生与不同性伴发生时安全套使用情况

自述发生过的被调查者(125人)中,对象是固定性伴的104人,占83.20%;对象是临时性伴或商业性伴的21人,占16.80%。与固定性伴发生时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34.62%,明显低于临时性伴(P

3讨论

青少年的行为取向往往取决于其对某种行为的危险程度的判断[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还不全面、不系统。对于三大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在95%以上;对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认识不足,三成左右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近两成学生认为同桌吃饭可传播艾滋病;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和保持单一性伴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许多学生也表示怀疑,反映出我国学校艾滋病知识教育的薄弱环节,提示应加强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知识的缺乏有可能会引起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不理解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会蔓延[5],更不利于艾滋病的总体预防和控制。

被调查者中,发生率为15.60%,略高于杭州[6](12.2%)、南京[7](10.7%)等地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性观念越来越趋于开放,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预防意识的淡薄和预防机制的缺乏,首次发生时安全套使用率仅为16.00%。有过的大学生中分别有16.80%和10.40%存在多个性伴和商业性伴情况。大学生与临时性伴发生时的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57.14%)和每次安全套使用率(52.38%)均明显高于固定性伴的,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防护意识,但防护措施执行程度仍有不足。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应受到健康教育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理应成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爱者和健康教育使者,成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8]。大学生对越来越接受和对多性伴越来越宽容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多元化有关。因此,需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减少社会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进而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WHO,UNAIDS,UNFPA,et al.Protecting young people from HIV and AIDS[S]. The role of health service,2004,3-4.

2 陶小润,张晓菲,刘学真,等.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24-726.

3 杨小梅,潘建平,祝亚肖,等.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8-1300.

4 黄万琪. 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619-620.

5 曾转萍,许雅.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68-71.

6 潘晓红,杨介者,徐云,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01-703.

7 刘志浩,卫平民,王湘苏,等.南京市大学生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3-1245.

8 贺莉萍,唐海波,黄健,等.湘南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264-1266.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弓形虫脑病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变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患脑弓形虫病,就可通过此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本文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脑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及其预防进行阐述。

感染途径

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杀死,人摄入以后发生感染,或在烹饪过程中因尝试肉味而感染,据估计美国一半的弓形虫感染是由于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着处理其他菜肴时,不洗手或不清洗厨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间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类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虫的速殖子已经在许多中间宿主的奶中发现,包括绵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触家猫、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虫感染动物而感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舔舐人的手和脸,或被动物咬伤都可能获得感染。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几率更是高于正常人。据调查,兽医的弓形虫阳性率居调查的15种职业之首,饲养员的弓形虫阳性率也较其他较少与动物接触的职业高。

经水源传播:人饮用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用由这种水制作的冰淇淋等冷饮可受到感染。据报道,加拿大的1次弓形虫病爆发,110人被确诊为急性弓形虫病,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的猫科动物的粪便随雨水和径流污染了水库。这是第1次与市政供水系统有关的急性弓形虫病爆发病例报道。

土壤中的卵囊经过苍蝇、蟑螂、蚯蚓的机械传播致食物污染而导致人的感染。

性传播和感染:包括接吻致弓形虫的传播和感染相当罕见,且在流行病学上无重要意义。

预防

有效控制病毒,降低患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预防和抗病毒治疗。艾滋患者应该定期检测CD4+T细胞计数,对无严重心、肝疾病的患者,如果CD4+T

外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惯应采取如下措施预防:①烧煮肉类到足够杀死包囊的温度:肉类食物应在—20℃冷藏;不食生肉:肉类食物要煮熟至少60℃以上,以杀灭组织中的包囊尚可食。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未清洗的蔬菜、生奶和生的蛋类。③所有厨房用具在处理肉、海产品、未清洗的蔬菜和水果之后要彻底清洗。④不要用生的或未熟的肉喂猫等家禽、家畜,在室内养宠物,避免在散养时因捕食感染的猎物而感染。⑤避免家畜污染饮用水源,不喝生水及未经过滤和消毒处理的水,可能会减少经水源获得弓形虫感染的机会。

对于患过或者未患过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可采取口服药物预防弓形虫脑病[2]:①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病的患者要长期用乙胺嘧啶(25~50mg/日)+联合磺胺嘧啶(2~4g/日)预防。②经HAART治疗使CD4细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续3~6个月时,可停止预防用药。③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细胞计数

讨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虫脑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弓形虫脑病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条件、文化教育程度、生活设施和状况、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给预防此病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弓形虫检测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感染途径和预防也会有进一步认识。随着预防感染知识的越来越普及,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上述因素,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1周慧娟.弓形虫病的感染与吃未煮熟的鹿肉有关[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5.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7篇

5大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上升态势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目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包括:

①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②促进安全行为,避免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杜绝共用针具注射;

③开展母婴艾滋病预防和阻断,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

④实施生物学预防措施,如男性包皮环切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等;

⑤营造艾滋病反歧视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全球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帮助遏制和扭转了艾滋病疫情流行的上升态势。与2000年相比,2015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5%,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42%。至2015年底,全球超过1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在2010年和2005年接受治疗的人数仅为750万和220万。

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终结艾滋病流行

国际社会决心在 2030 年之前终结艾滋病流行,这是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宏伟目标。如果实现这一目标,至2030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将下降至 50 万例以下,婴儿新发感染为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够长久、健康地生活。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应实现“确保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了解其病情、确保90%的艾滋病确诊者获得抗病毒治疗、确保90%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病毒量抑制”的目标。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成为实现控制目标的三个路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及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相关事件及非艾滋病相关事件(非艾滋病死亡,如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失代偿期肝病和非艾滋病相关肿瘤等)发生率,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不再考虑其CD4计数水平的高低。据估计,通过向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到2030年可以避免约2100万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和约2800万例新发感染病例。另一方面,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概率,保护配偶或性伴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2011年,一项针对1763对“单阳”配偶(配偶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方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发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将“单阳”配偶间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降低96%。

扩大检测范围,采用有质量保证的新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其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艾滋病毒预防措施的潜力和治疗效果,可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Tips:

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艾滋病技术和措施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如: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接触前预防性投药措施结合,能有效消除艾滋病病毒向的传播;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术的推进,能显著降低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风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之一。这些新技术和防治手段,已成为推广使用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措施的有力补充。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干预;研究进展

艾滋病作为一种不可治愈性传染病,让人们闻而畏惧。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艾滋病的高危感染人群,其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本文将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干预措施以及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1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

在高校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水平不甚理想,相关报道[1]高校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为52.1%。而且高校学生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盲区[2]。

1.1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相关研究[3]报道显示在性生活活跃的时代,充分了解高校学生在年轻的年龄,性别和越来越多的可选性,和保护行为,使其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易感人群,而缺乏预防艾滋病知识,会影响他们的安全套的使用,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4]。

1.2 对HIV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

研究发现,区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5],高校学生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认识程度不高,而且对于传播途径很容易混淆,主要表现为对是否“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正确的答案是只有35.9%, 35.6%和46.5%;59%的高校学生认为常见的餐具也可以传播艾滋病毒/艾滋病,79.1%的高校学生担心共享厕所和浴室会感染艾滋病毒。

1.3 对HIV暴露防护知识了解不足且存在盲区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存在盲区的HIV职业暴露是指高校学生在各种原因下面对的血液、体液、污染事故受损皮肤或粘膜,或通过血液、体液含有艾滋病毒污染的锐器刺破皮肤,可能感染艾滋病毒。暴露后,应立即做有效处理和报告到相关单位是具有意义的。2 对艾滋病的态度

感染艾滋病,因为在很多方面,不可治愈的,病死率几高 ,引起了全世界社会恐惧和歧视。面对人群常见人格羞辱,自我否定、严重的抑郁症和低生活质量[13]。艾滋病歧视不仅剥夺和损害面对的基本人权,使其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延误患者就诊,不配合治疗,也会导致破碎的家庭和社会秩序不稳定。

2.1 高校学生害怕艾滋病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恐惧艾滋病由于接触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89%的高校学生担心由于暴露感染艾滋病毒,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员,将来一定会避免艾滋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工作。56.6%的高校学生表示她未来的工作接触艾滋病患者会感觉恐惧;54.6%的高校学生害怕恐惧在同一课堂上有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但其他研究已经表明,高校学生的回避态度消极与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自卑感相关。高校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表达了理解艾滋病感染者,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自尊,促使艾滋病感染者愿意就医,而非隐瞒病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学生在未来减轻艾滋病的恐惧。

2.2 高校学生面对人群的歧视艾滋病的态度

高校学生在面对人群的歧视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耻辱,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延误治疗,歧视,隐私和过度保护。63.6%的高校学生在面对负面。而98.3%的高校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共事,甚至接触。高校学生来自中国、东亚、东南亚和中东的歧视明显高于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学生,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状态是地区差异,部分需要改进。3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暴露情况以及为何为易感染人群

高校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来源途径多样,然而这些知识中不乏有许错误的信息存在,致使高校学生对该病的恐惧及心理压力极大,因而更容易发生HIV暴露。多达42.4%的高校学生在被感染锐利物刺伤或皮肤时,未能作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加大了艾滋病感染及发病率。因此坚强对其正确的教育指导以及正确的应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关系发生年龄提前化,以及结婚年龄的推迟化,使得正处于高校学生年龄的人员发生不合法性关系的不断增加,次导致了高校学生成为了易感人群。4 高校对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干预措施进展

传统方法不适合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我处理方法是,除了固定的单位将严格管理,他们建立友好互信关系,积极提供心理支持,积极配合。我们在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是,积极反对歧视,严格尊重病人隐私权,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方法”,使这个群体相对的管理宽松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5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进展 艾滋病死亡率高,对于该疾病的恐慌主要来源于目前全球未有针对艾滋病疾病的根治药物以及可用有效的预防疫苗。然而艾滋病疾病传播途径比较单一,而且特殊,因此仍存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条件。即采取一切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学教育以及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最为主要且关键的手段。

5.1 高校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化的对高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有针对性的且强有力的宣传和教育,使高校学生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理解和知识,减少艾滋病的恐惧,让人们减少会发生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类型,远离艾滋病。

5.2 高校安全套的使用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HIV在感染患者的或阴道分泌物中大量存在,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在正常的时的摩擦轻微的损伤,还是时和直肠的损伤,都是HIV可以进入健康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该途径传播艾滋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生率。在容易使生殖器粘膜,也容易制作粘膜通过破碎的坚持,在这个时候,艾滋病毒膜,进入被感染者的血液,通过传播。

总之,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的预防艾滋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的能力和未来面对的人群和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的艾滋病KAP仍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在正确的使用预防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和低水平的知识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保护仍然是一个程度的。在未来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展各种干预措施的结合,关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歧视,加强职业暴露保护行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艾滋病KAP,促进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萍. 个旧市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开展艾滋病防治服务可行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2]石朝凯. 2010-2012年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3]杨华. 大连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4]黄鹏翔. 青岛市社区吸食新型者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特征及HIV/HCV/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济南大学,201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艾滋病;AIDS;认知行为;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07-01

为了解礼泉县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探索有效干预方式,我们对礼泉县药王洞、赵镇两个乡镇500名群众特作此调查。

1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礼泉县两个乡镇500名15-60岁群众。

2方法

对抽取的群众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防治知识和相关态度。对收回的资料用Excel处理。

3结果

3.1人口学特征:收回有效问卷498份(应答率99.6)。

4讨论

4.1群众对爱滋病危险性及传播途径认知不够:大多群众知道爱滋病是否可以预防(80.93%)可以治疗(84.54%),但仍有部分人群不了解,分别占到19.07%和15.46%,有 4.82%的人不知道爱滋病是什么,对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知晓的占78.54%,但对不传播的途径和一般知识知晓率不高。如:对与病人握手、共同吃饭、共用劳动工具、共用浴池、游泳池是否传播知晓率在60%左右,涉及到这些具体行为就很难辨别了,说明艾滋病宣传工作的深度不够。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且流行速度快,危害严重[1]。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对艾滋病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但是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离不开某些特定的行为,因此艾滋病的流行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得到控制,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2]。

4.2.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要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群众的态度,使广大群众从行动上自觉参与防治工作,要提高认识继而改变态度达到变为自觉行动的程度,还需要更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4.2.1.1行为干预的前提首先是认知,知道哪些行为是健康的哪些是有害的,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和手段。如对性病的传播途径、早期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等内容,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4.2.1.1.2应尽早开展学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行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明显增多。因此,在青少年中加强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普通中学要将有关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科学的进行性发育、性生理、性卫生等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婚姻观和道德观,自觉采取卫生行为,对性病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影响他们的家庭,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4.2.1.3采取社会综合治理:性病防治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需要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性病监督检测工作,做好三级预防,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陈树芳.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农村妇女面对面 问卷调查 宣传教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5

资料与方法

从莒县23处乡镇中先选取了一个中楼镇为启动点,中楼镇全镇各村妇女主任、农村妇女100名,其中村妇女主任中男性5名,其他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小学2人,初中103人,高中88人,中专7人。

方法: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答卷方式,内容除年龄、性别、学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包括AIDS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AIDS的相关政策、心理接受度4大类22项。培训前后均现场发卷,有答卷人员自行填写,不留姓名,当场收卷,统一评价各项指标,比较培训前、后正确知晓率。通过进行培训宣传后问卷调查,掌握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了解该乡镇妇女目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回收有效试卷200份。共调查了200名农村妇女暨计划生育主任。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

结 果

一般知识:发放试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初中以上对AIDS全称、AIDS损伤人体哪些功能回答正确率:初中以上分别是98.1%、97.14%,小学以上分别是81%、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AIDS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两者对主要传播途径认知率均较高,但对日常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AIDS病毒、对AIDS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AIDS防护知识:对初中学历农村妇女有关AIDS防护知识回答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方面的知识,只有少数村妇女不清楚。调查中发现,对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该项知识了解人数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强化。见表2。

心理接受度:初中以上农村妇女对AIDS的心理接受度中,对心理上厌恶AIDS持肯定态度6人(3.0%),以为对AIDS患者不能歧视21人,较同情输血或献血而患AIDS 171人(85.5%),对患有AIDS的人是否能正常接触31人(15.5%),在道德上接受艾滋病感染持肯定态度4人(2.0%),接受AIDS为朋友持肯定态度30人(15.0%),担心接触AIDS患者受感染持肯定态度186人(93.0%)。

讨 论

进一步加强AIDS一般知识的全面教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及农村妇女,做为全县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为启动点,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流行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经培训后的各村妇女主任,要求回各村后负责对本村的育龄妇女等人群,进行走门串户面对面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村“留守媳妇”进行宣传。由于农村妇女相对来说较保守,健康宣传时需要苦口婆心让宣传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农村妇女虽然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8.75%),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尚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较高92.3%。对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结果较其他地区相关调查结果要高[1],表明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但相比预期目标和“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规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加强有关AIDS传播途径的知识教育: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文化素质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提示文化程度较低者应是今后干预的重点[2],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措施还是认识不够,尤其对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衣物等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播的问题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40.6%、46.8%,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3,4],这些正确认识会增加她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加深歧视,客观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妇女人群中有的不知道用安全套会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安全套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功能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5]。还要加强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受教育既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又能正确认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控制莒县艾滋病疫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尊友,祈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2 杨放,吴尊友,徐臣,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行情况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0-13.

3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30.

4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4.

上一篇:后进生转化措施范文 下一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