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言教学中英汉文化的差异

时间:2022-09-04 01:12:38

浅谈英语语言教学中英汉文化的差异

语言和文化联系主要体现在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文化相对应,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对于英汉文化差异的介绍、比较、应用,可使学生更好进行英语交流,提高英语的实践水平。因此,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中应注意的内容。

英语语言 英汉文化 差异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发展受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随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对于英汉文化缺乏基本的认识、理解,会产生一定文化障碍,从而不利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因此,介绍、比较英汉文化的差异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言发展的背后,是以文化为支撑点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学习,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特别是中西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中国文化以传统闻名于世界,注重和谐、提倡合作、集体意识强,强调国家、社会利益为第一。中国人的交流通常具有浓厚的含蓄美,言谈中会借故寒暄,表达各自的观点间接委婉,拒绝对方经常以“考虑下”、“最近没时间”等婉言谢绝,小辈对长辈、下属对领导常常尊称,注重礼节。而这与西方文化则恰恰形成反差,西方国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注重个性的张扬、自我的实现与满足、自身权利不受侵犯。他们的交流方式直接、坦率,对于谈话主题直接切入,惯于说“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衣着、打扮也较为随意,对于长辈常常直呼其名。中西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美,通过历史、习惯、风俗等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因此,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二、具体教学内容

在了解一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教学中,对于英语语言教学中英汉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语言、正式语言、肢体语言的教学。具体如下:

1.日常语言的差异

日常语言是英语交流、运用中的基础语,而日常语言中往往蕴含浓厚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日常语言的教授尤为重要。日常语言包括:称呼语、问候语、委婉语等。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日常语言。

(1)称呼语

称呼语体现的是称号者对被称呼者身份的确定。英语中,称呼对方时,常在对方姓前加Mr、Mrs或Miss;对于亲人的称呼,通常一词可以代表多人,较为笼统,如cousin,它可以指表姐、表妹,也可以指表哥、表弟。这与中国人的称呼方式不同:中国人常以职业称呼对方,如“张经理、王院长”等;中国人对于长辈的称呼分得比较明确,如表姐、表弟和堂兄堂弟等。因此,在教学中,比较英汉称呼语的不同,会避免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出现不当、尴尬的情况。

(2)问候语

问候语通常指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语言,在英、汉中对于问候语的表达差异很大。中国人打招呼常以吃饭、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等个人的生活出发。而西方文化中,打招呼喜欢从天气的好坏引入话题,不询问对方的私事。若学生以中国的问候方式与外国人交流,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从而中止话题。

(3)委婉语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显得更为得体。介绍一些委婉语,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更加熟练、更加自信。例如,死字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家都比较忌讳。汉语中通常用逝者已去、驾鹤西去等委婉语;而英语中的表达有:go to heaven;go to a better world等;对于残疾人常用disabled,长相难看的人用Plain,骨瘦如柴的人用slender。此外,对于禁忌语也要加以重视,各个国家禁忌的事物、行为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正式语言的差异

日常语言是语言的基础,但对于交际、写作,词汇、句法、语篇的掌握,可使学生对于英汉文化差异的学习有更深的理解。

(1)词汇

记忆大量的词汇,不意味着能合理运用这些词汇。只有在正确理解词汇的多种词义、差异,才能正确的使用,表现不同的文化。词汇的文化差异之大,会对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造成困扰。例如,peasant指农民,又指粗野的、没受过教育的人,而在中国却没贬义的意思;数字13在西方指不吉利,在中国同样没有不吉利的意思;politician指政治家,在中国没有贬义,但在英语中,指那些耍手腕搞政治阴谋的人。因此,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若只是将基本、孤立、表层的意义传授给学生,就不足于让学生将词汇运用于交际中的。

(2)句法

丰富的词汇与正确的语法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成的句子。而文化的因素同样也蕴含于句法中,不同的词汇将组成具有不同文化差异的句子,对于句子的理解产生的偏差也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很大困难。英语是西方的印欧语系之一,逻辑性强,形式丰富,句法完备,如连词“or”的使用,不能任意取舍,否则,语义的表达会造成严重误解。同时,英语中句子,主句与从句区别分明,主干与支干结构明显,介词、连词常常链接各成分;而汉语句子中,结构方式多样、灵活,没有固定框架。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形式、句子结构的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多了解、多交流、多进步。

(3)语篇

对于语篇的学习,是对英语学习的整体把握。词汇、句子的学习都是为语篇的学习做前期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篇章中,每段常以一个中心句开头,再逐一展开,段与段间的逻辑性较强,重过程与原因;汉语篇章中,注重前后呼应,句与句中没有很多连词,强调语言的自然、连贯,重结果与内容。总之,中国文化常以迂回式、自然铺排式、现象罗列式;西方文化以直线式、路标式、解决问题式等开展。语篇最能体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因此,对于语篇的教学很是重要。

3.肢体语言的差异

肢体语言是通过面部表情、姿势、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对肢体语言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各种文化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一个眼神、一个工作,掌握不好非语言,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面部表情最能体现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却是不一致的。例如,英美国家在与对方交谈时,喜欢注视对方,而中国人出于礼貌往往不直视对方;英美人士演讲时习惯摇头、配合面部表情,而中国人演讲则注重声音的此起彼伏。同样,中英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姿势、手势上,如英语国家的人坐姿比较随意,教师可在讲桌上坐着,中国教师则中规中矩;表示胜利的手势V型时是手心应向外,若手心朝里,则表示对人的羞辱。

参考文献:

[1]陈果.论初中英语课堂任务的设计与实施[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张雁玲.母语与英语写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1).

[3]赵丽.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

[4]岑亮娟.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思维[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上一篇:浅议生本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对阅读教学中育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