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流程优化

时间:2022-09-04 12:28:30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流程优化

【摘 要】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需求。文章以湖北经济学院学生请假流程为例,首先通过访谈、跟踪记录、调查统计等方法完成流程调查,并运用时间效率分析识别现有流程缺陷,提出优化思路,最后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来实现请假流程优化方案,成功提升流程绩效。

【关键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请假流程;信息系统;流程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更多层次更多方面的要求。由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是常规工作,往往是任务量重,而人手少,从而导致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有些学生工作者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不注重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内容方面的改变大多不是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将会成为改善并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最佳方式。

一、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意义

业务流程管理(BPM)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哈默博士提出来的业务流程再造(BPR),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较为温和的思想――流程管理。目前,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全部学生工作具体包括学生会工作、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生各项评优、学生处分、学生请假销假以及学生住宿管理等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事务,各项工作繁杂而重要。大量宝贵时间以及精力被无谓浪费,部分工作在不同事项中重复进行,学生资料反复录制依然不能及时更新同步,更多的规章制度变成纸上空谈没有得到落实。

运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深入梳理、描述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发现当前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优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流程优化可以找到在当前条件下的最好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使学生工作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运用流程的思想对工作进行分析能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和固化,从而有利于新进工作者快速熟悉工作任务;有利于对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者进行量化考核。

二、湖北经济学院请假流程调查

湖北经济学院先后出台过两种请假管理办法,办法一为学生因故请假一天,由辅导员(班主任)批准;请假两至三天(含三天)者,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批准;请假4天至7天(含7天)者,须报学生工作处批准(本科四年级学生请假3天及以上,还须报教务处批准);请假7天以上者,须由学生工作处报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批准。一学期请假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6周)以上者,须办理休学手续。学生上课期间因病、因事需临时请假,可直接向任课教师申请,任课教师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假。

沿用多年的请假管理办法一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可以伪造。因为一天的请假条只需班主任签字且不需要院系盖章,再加之任课老师和查课人员因对班主任不熟悉也辨识不出字迹的真假,学生便可以轻易模仿班主任签字并伪造请假条。其次,此种请假制度耗时较长,消耗的人力也较大,若请假较长,学生就需找3位老师或领导签字,如遇老师不在则还需等待更长的时间,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不便也无形中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反映,学工处报备这一流程也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工作人员往往只是把假条置于一边,经常会有假条漏掉报备。学校出于管理考虑细化了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规定因为其繁复的手续反而成为学生不愿意请假销假的理由。这样一来,学校出台的请假管理办法成为一纸空文,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又进一步增加。

为了简化请假流程,减少老师工作量,学校近期出台了新的请假管理办法即将请假权利下放到任课老师手上,学生直接向请假期间的任课老师请假,然后再到所在院系报备。

此种管理办法看似表面上简化了请假流程,但实则增加了请假的重复环节。根据规定,学生需要向请假期间所有任课老师重复请假,既加大了学生的工作量,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在上课期间才能见到任课老师,但往往学生需要在上课之前将假条批好,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联系并预约多位任课老师签假条;若学生请同学在上课期间代批则会出现未请假先走人的情况,请假的意义就名存实亡了。从另一方面来看,任课老师并不是对每位同学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无法判断请假理由的真实性,且时常处理这种学生日常工作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从以上分析来看,将批假权利下放到任课老师手上不仅增加了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负担,而且使请假的流程更为复杂,请假的真实性、有效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对湖北经济学院请假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一)流程优化的基本思路

以流程管理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流程优化,有几个必须的步骤:

1. 现状调研:组建流程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参加,确定决策负责人;明确团队的目标;了解现有的工作模式、体系和成功经验,找到存在的问题。

2. 管理诊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业务优化:关注客户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或者设计新的流程。

4. 部署实施:设计良好的流程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

5. 评估反馈: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分析业务流程的质量和运作情况。

(二)流程优化的分析方法

时间分析法就是寻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时间陷阱,找出陷阱在流程中浪费的一种方法。实施流程优化中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原流程的诊断分析。本文把时间陷阱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结合,通过搜集每个业务流程中各个活动环节花费的时间,找出流程中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并计算其所占总流程时间的比重来发现时间陷阱。时间陷阱分析法能够把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量化,与定性的分析方法比较具有优势,也使结果更准确。与价值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于诊断分析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时间陷阱分析法应用于流程诊断分析中的结果见图一。

(三)优化结果

由以上诊断分析表可以看出,管理办法一和管理办法二都耗时较长(此表计算的时间不包括老师领导出差不在学校的情况,若包括时间会更长),且都存在着非增值作业,其中,管理办法一还存在着非增值不必要环节。为简化请假流程缩短请假时间我们加入了信息系统来帮助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具体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优化后的流程描述:学生请假首先要登陆系统,填好请假表,如是病假还需上传病历及病休照片或证明。因故请假一至两天,由辅导员(班主任)批准;请假三至七天(含七天)者,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批准;请假7天以上者,须由学生工作处报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批准。一学期请假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或6周)以上者,须办理休学手续(图中省略未画)。在学生提交请假表之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学生所填请假天数信息将假条发送至相应老师的个人系统中并提醒查看,假条层层递进审批,若一级批准则自动进入下一级,不批准需写明未批准理由并终止递进程序,若各级均批准则假条生成,系统自动通知学生查看并打印,若未获批准,系统将未批准假条返至学生个人系统并通知学生查看未批准信息。

优化后的流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信息系统,这使请假这一流程信息化,缩短请假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此系统并不需要重新开发,只需在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一个请假板块即可。通过系统来完成请假流程使请假信息更为透明,避免伪造假条的情况。由于系统对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是开放的,查看相关信息只需用各自的账号登陆信息系统,所以这个信息渠道更为便捷畅通,同时也确保了请假的真实性。由于信息系统的先天优势使得报备这一环节自动完成,系统在请假批准之后会自动报备至学工处和相关部门的系统中。将信息系统加入到请假流程当中不但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也为提高湖北经济学院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结语

从分析情况来看,流程优化后的请假流程缩短了87.7%的请假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不仅减少了学生请假的工作量还减轻了教职工的工作量。学生工作系统的人员流动相对较快,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流程的优化与固化将有利于新人快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从请假流程的优化效果可以看到通过流程管理的视角分析日常事务工作能准确有效地发现工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解决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有着重大的意义。总的来看,以流程为导向实施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于组织的成功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使用者和受用者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思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征云.流程优化4A模型[J].现代商业,2010(27).

[2] 丁革建.基于PDM的高校学生管理集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3] 陈炜,王玮.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中的流程优化―以北京大学“三大典礼”的组织与服务为例[J].高校辅导员, 2012(12).

上一篇:河南省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