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中生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03 05:33:34

怎样培养初中生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应用题教学是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现在教师的一大教学难点。初中的应用题类型不是很多,我们可通过总结而得出类型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种类不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应用题进行分类教学,从每一种类入手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初中的应用题大致分为:和差倍分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销售问题,数字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比例问题。不同种类的应用题有不同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如: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工程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同种类的题又有不同的类型,如: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包括同地不同时,同时不同地),环行问题(包括背向而行,同向而行),航行问题(航海: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航空:顺风速度=静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静风速度-风速);这样对于每个种类的问题分别向学生讲清他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让学生在自己解题时首先分析这道题属于哪种题型,然后根据这种题型的等量关系和数量关系设出相应的未知数,这样就使原本比较复杂而无从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敢于主动解答应用题。当然除了分好题目的类型,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分析题目的几种辅助方法:图形;综合法;分析法;列表法。下面我通过几个实例来浅谈一下解应用题的基本途径。

1、可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语言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观感 “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使解题简捷明快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例、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45km的两地相向而行,2h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每小时多走2.5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分析:对于这题我们可以把文字语言用图形表现出来:

45km

甲 乙

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知:

解设乙每小时走x千米,甲每小时走(x+2.5)千米,依题意得:

2x+2(x+2.5)= 45

解此方程得:x= 10

所以,甲每小时走:x+2.5= 10+2.5=12.5

答:甲的速度是12.5km/h,乙的速度是10km/h。

2、分析法是与综合法恰恰相反的思维方法。它是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看看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已知,则可顺利解答;如果是未知,就把这个条件转变成子问题,找出解决这个子问题所需的条件……直到所需的条件全部已知为止。

例如: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2吨,36天烧完。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

分析 :

计划每天烧多少吨(2吨)

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计划多少天烧完(36天)

要求实际可烧多少天 计划每天烧多少吨(2吨)

实际每天烧多少吨? 实际每天比计划超出或节约多少(节约20%

解:设实际可烧x天,依题意,得

2×(1-20%)x=2×36

解得 x=45

答:这堆煤实际可烧45天。

3、列表法是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隐蔽,所求的问题较多时,采用列表法来分析思考。根据题意画出表格,把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隐蔽条件和所求问题一一填入表格中,这样就很容易地看出数量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例:某校七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3倍,如果该年级学生人数减少6人,那么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2倍,求七年级学生总人数是多少。

分析 我们通过列表的方法来分析,用间接设未知数的办法,设未参加的人数是x。

参加人数 未参加人数 总人数

原先 3x x 3x+x=4x

现在 (4x-6)-(x+6) x+6 4x-6

解:设未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为x,则全年级人数为4x,据题意,得

(4x-6)-(x+6)=2(x+6)

解这个方程,得 x=24,故 4x=96.

答:七年级学生总人数为96.

通过以上的几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我们充分应用好图形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法、列表法再难的应用题也都变得迎刃而解。当然,要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特别注意例题的选择,我们应该多选择学生所生活事作为教学题材。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引言、读一读、想一想、实习作业、探究性学习、研究性课题等材料。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重视课本上应用题的教学。不让学生与数学学科发展方向脱轨。达到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学到数学知识,又将知识应用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上谈到的几种解应用题的辅助方法恰似授予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渔。然而数学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当听别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这时便想,是否可以将问题化简些呢往往,在终于弄清楚之后,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更简单的问题。这种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规律的总结,只有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

上一篇:实施四循环模式教学要抓好课堂一分钟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