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课堂中的职业素养渗透探析

时间:2022-09-03 04:56:55

专业理论课堂中的职业素养渗透探析

摘要: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校也开始开设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作者认为,在开设职业素养方面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理论课堂上进行渗透,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素养;教法改革

一、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对中职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是成为技术工人,毕业即进入职业生涯。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导致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学生的心理普遍存在缺陷。众多因素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对本职岗位不感兴趣,频繁地离职、跳槽,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很多人认为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金字塔”人才结构中的最下层,职业上升空间有限,职业素养与他们的工作好像并无关联,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曾说:“职业教育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工具。职校生既要有动手能力,更要有职业道德素质。”2009年7月3号的《人民日报》有篇名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九成,但职业素质堪忧”的报道,文中上海上益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经理朱安君指出:“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应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太差,不知道怎样和同事沟通,可能在学校里从未接受过相关的训练;他们的文字能力也不行,不知道怎么写应用文……”。众多例子表明,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是存在欠缺的,学生素质亟待加强。

二、中职院校职业素养的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但是从实际例子来看,效果都不理想。职业素养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是各专业课培养出来的,那么后三者怎样进行培养呢?很多学校都是将《职业素养》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讲解,因此,效果不佳。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是:

1.作为一门课程,能教给学生的只是广泛意义上的素养。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工种。那么一个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接受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教育。中职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差,不能做到移花接木,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校也不可能每个专业都开设一门职业素养课程,这就导致现行教育与企业所需不相适应。

2.中职生都是处在心理逆反时期,《职业素养》若作为专业课,学生就认为是要逼着他们必须学,那么他们从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其结果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句没听进,效果可想而知。

3.一个人职业素养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有效的主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道德、人格的体现。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才可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风尚。想通过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非常困难的。

4.学校开设一门课程,会占用大量的资源。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资源被占用,就会相应地减少在技能教育上的投资,如减少实训设备的支出等,这样,就会间接影响到职业技能的教育。

三、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限,尤其是上理论课时。笔者进行过统计,如果把一堂课分为5个时间段,可以大概画出一条精力集中度曲线,如图1(供参考)所示。一般,上课前10分钟,学生的精力最集中,如果将其精力值定位100的话,那么等到30分钟后,基本上已经很少有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讲。后5分钟,精力又旺盛起来了,那是因为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可见,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最多有20分钟的精力集中时间。剩余时间基本上处于自由活动和休眠状态,教师讲课基本是徒劳。那么,如何保证向45分钟要效率呢。很多优秀教师都会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此上课状态,如讲幽默故事、做小游戏等等。笔者认为,可以将职业素养的知识渗透进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动有趣的职场故事结合,使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得到松弛,做到张弛有度,快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

四、职业素养渗透的方法

那么怎样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理论课相结合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新如教授曾经指出:职业教育中,高水平的老师是在教授专业理论技能知识的同时,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么我们也可以借用此方法。

笔者的做法是:在固定的时间段穿插职业素养知识。从精力集中度曲线分析,学生一般在上课20分钟后,精力开始涣散。那么,我们可以将45分钟的课堂分成三个小课堂。中间5分钟用来讲职业素养的知识,关键是如何讲呢:最好不要将职业素养的理论知识拿来灌输,这样会使学生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可以将有关职业素养的小故事,或者教师在之前的职场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与上司、同事交往中所遇到的困难,专业技术问题的解决过程等等,编成自己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这5分钟的精力集中度最高。此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实际是思维放松的状态。切记最后要将故事内容进行升华,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让他们避免再走弯路。5分钟内容结束后,学生的精力集中度处在一个最佳时期,再开始讲专业理论知识,其听课兴趣明显增强。

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笔者再次进行了统计。此时学生精力集中度曲线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精力集中时间大大提高。

五、不同授课方式课堂效果对比

以下是笔者所做的具体实验统计,实验班级为33人的小班,讲的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实验结果见表1,“改进前”是指按传统的讲课方式,从上课开始,一直讲授液压理论知识。“改进后”是将课堂分为三个小课堂,中间5分钟穿插职业素养的知识。

图3是两种讲课方式的统计结果对比,统计方法是:将表1中5个时间段作为独立的过程,再总和进行对比。即按总人数为33x5=165人计算,再将各时间段中相同状态的人数相加。

从图上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专心听课的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加,经过测试,该课程学生学习成绩也比之前有很大的提高。说明笔者所用的方法还是有效的。事实也证明,和液压与气动的实操课相比,学生们竟然比较喜欢上笔者的理论课,这种现象在技工学校很难想象。可见,学生还是较认同此讲课方式的。现在,笔者的学生上理论课时,都知道有个“广告时间”,学生一上课,就开始集中精神,等待笔者的“广告时间”,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睡觉,上课效果非常好。

六、总结

上述方法,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师来说,则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懂得职业素养的一些知识。备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查找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故事,或总结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如果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难度可能小一点。若是刚毕业的教师,那么在职业素养这方面的知识就较欠缺,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

试想,如果每位专业教师都能做到在课堂中进行职业素养知识渗透的话,那么,现行的教学弊端就可以克服,学校也没有必要专门开设关于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可节省大量的资源。同时,学生在上理论课时,也不会感到枯燥,不会出现只喜欢上实操课,而不愿进教室听理论课的现象了。

参考文献:

[1] 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6-47.

[2] 吴亦妹.浅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205.

[3] 朱美华.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5):109-110.

[4] 李蕾敏.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新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2009,(2):20-21.

[5] 王新如.教与学心理导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