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03 01:13:53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本文在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坚持教学与行政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学校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法、评价制度及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等相应对策,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 成因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事实上,随着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质量高低已越为人们所关注。探索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动教学各层面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标准的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加之高职院校现有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显的暴露出来,影响了教学质量。

1.1 从学生层面看,课堂上学生厌学、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较为常见。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参与课堂发言、讨论的自觉性不够,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消极学习、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纪律松弛,部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

1.2 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讲解方式。教学内容理论多于实践。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作为基本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充分体现,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教师评教,轻视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性评价较少。

1.3 从授课载体看,教师授课载体主要有教材、多媒体和PPT课件。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改变了以往板书的授课习惯,而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然而多数教师因未受过专业培训,在多媒体教学上往往只局限于幻灯片的演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幻灯片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的系统思考与设计,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下降。从教材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使用了最新的教材,但一些教学内容仍与实际相脱节,教材编写的速度赶不上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

2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 学生学习素质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大多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进入大学后,仍未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因此一时难于适应大学课堂大班授课、信息量大、相对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素质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以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是当前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及师生互动的效果。

2.2 任课教师的观念、素质、教材教法等亟须转变或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与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观念与教材教法等息息相关。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而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2.1 理论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育理论知识缺乏。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专职教师、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组成,大多为理工科出身。在校求学期间,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鲜于涉猎,已有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在边教学边摸索的实践中形成。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由于经费限制往往仅限于专职教师。而校外兼职教师虽实践经验丰富但因教学理论缺乏课堂教学显得平淡、晦涩。

2.2.2 教师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未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新形势下,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迫切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因平时工作量大、课时多、培训机会少,仍主要以原有知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

2.2.3 期末考试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决定教学取向,并对学生学习态度产生影响。如今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沿用中学阶段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评价,轻实践技能考核,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先进教学评价方法未能得到普遍运用。

2.3 院、系两级课堂教学监管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当前高职院校主要由教务处和系办负责课程的安排与设置、教学秩序的监督与管理。在日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由任课教师边教边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辅导员具有“行政权”而只惧怕辅导员,对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批评教育往往置若罔闻。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

解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坚持教学与行政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行政即政工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又要多管齐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1 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在学生思想引导、学风督导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底子差,要彻底转变其原有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需要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和教育。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开设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如邀请教研室主任和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讲解三年专业学习的课程安排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使学生明确各门课程学习的内在联系及其目的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前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他们逐步掌握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课堂学风督导,建立辅导员不定时巡查和听课制度,对在课堂睡觉、玩手机等行为的学生予以友善提醒或说服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

3.2 改革和完善学校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方法。

3.2.1 改变高职院校原有课程开发模式。高职院校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因学科间壁垒而造成无谓的内容重复,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以学生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紧密对接社会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课程设置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2.2 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轻视了对学生实践性技能的培养。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有效克服这一弊端。所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模式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学即所用,提高了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用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工艺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2.3 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法往往只注重教法而少于考虑学法,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更多地考虑学生学的过程。它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师由知识传授者成为了咨询者或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极大的发挥了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和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3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改变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对教师的评价,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评价则较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评价内容是否得当,则少于外部力量的监管。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的表现性或过程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课程学习的点滴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自评、互评、教师评学等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之内,为期末综合性评价提供材料支撑。

教师应努力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节奏适中、机动灵活、便于交流的长处,另一方面,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信息传递上所呈现出的信息量大、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使二者之间紧密融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国志.高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66.

[2]王婧.课堂教学质量观念浅说[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51.

[3]胡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75.

上一篇:物流服务类型及服务质量改善策略分析 下一篇: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