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税制结构及税收创新分析

时间:2022-09-03 11:36:55

国内税制结构及税收创新分析

建立和完善调节收入差距的个人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

目前经济秩序、收入分配秩序和财产分配秩序的混乱,到处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使税务部门很难真正监控税源,因此也很难发挥其调节作用。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制:一是尽快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具体设想,将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将现在的固定扣除改为按家庭具体情况扣除;将按个人为单位征税改为按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征税;将按月或按次征税改为按年征税;甚至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税率,将45%的最高边际税率下调为40%,在边际税率10%—20%之间增加一个15%的档次3。应强调的是,个人所得税的带根本性的改革是否能够推出,在多大程度上推出,不是取决于人们的愿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的可能性,说到底就是经济秩序和征税秩序是否能够真正规范。二是建立和完善财产税系列的税制。(1)改革完善房产税,调节财产占有上的贫富悬殊。在上海、重庆试点摸索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修订房产税制度,无疑对抑制投机,调节房价,调节收入差距,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具体征收上,可以不按第二套及其以上的房产征收,而是按面积征收,比如,给人均50平米的宽免额,超过50平米以上的房产就要征收。税率可以考虑按照市场评估价值和占有的面积大小实行1—3%的累进税率,低于20平米的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2)考虑适时开征遗产和赠与税。遗产和赠与税不宜对所有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财产的人都征收,而是只对超过一定宽免额的富人征收,宽免额可以在开始定得高一些,比如500万元。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放眼世界,“洋为中用”,大胆吸收和借鉴别的国家好的经验做法[4]。(3)推进配套改革。在陆续推出上述改革和调整措施时,宜相应地降低流转税的税率和比重,同时降低和取消一些基金和收费。具体地讲,就是在一段时期内,在保持宽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前提下,来进行这些改革,同时又不加重社会总体的税收负担。

大力整顿经济秩序,优化税收生态环境

目前税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秩序、收入分配秩序和财产分配秩序是否能够有效地规范,真正堵塞漏洞,使数量巨大的各种隐性收入变得公开、透明,一句话,是否能够使税务机关真正监控和掌握税源。目前的税收监管在富贵阶层面前存在一定的“盲区”,应首先解决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监管难题[5]。对此,政府要有改革的决心和胆识,进一步整顿规范经济税收秩序。整顿金融秩序,严格控制现金交易,广泛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结算;银行、保险、工商、海关、统计、财政、税务、住房、社保、公检法等部门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组成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所有自然人和法人都只拥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号码,不管是领取收入、获得财产、银行存取款、缴纳税收、买卖住房、馈赠财产等等,都只能使用这个统一的身份号码,从而使目前处于地下状态的巨量的“隐性收入”转为地上的公开收入,以堵塞各种违法乱纪、行贿受贿、贪污腐化、偷税漏税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以民生为取向改革税制和税收征管,不仅需要从税收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技术层面来推进,更重要的是,应进一步优化税收运行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尤其要优化政府。从民生视角看,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标本兼治。从治本之策来讲,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法治政府、预算政府、廉价政府、责任政府:第一,完善和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代会的最高权威,加强人代会对政府、公检法和其他一切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从制度设计上促使各级政府官员眼睛向下,而不是两眼朝上,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落在实处,而不是仅仅落在口头上。第二,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党政官员和一切政府部门的行为,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政府的预算收支、政府的政策和施政行为必须要公开、透明、依法办事,随时接受人民的审议和监督。从制度上切实落实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日常监督的权力,尤其要充分保护和发挥网络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依法“把政府置于金鱼缸内”。第三,强化预算约束。政府部门的一切收支必须全部进入国家预算笼子,绝不允许有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甚至“小金库”存在。各级政府的一切预算收支应做到统一、公开、透明和规范,注重加强各级人代会和人民代表对预算收支计划和调整的严格审议、批准和质询的权威,预算收支必须依法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质询,绝不能任由各级党政领导“拍脑袋”随意支配使用。第四,优化支出结构。加大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大力整顿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行政支出,努力打造“廉价政府”,突出民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性质的支出,使税收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制和税收征管作为公共服务品,税收事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必须增加有效供给才有出路、活路、新路。这种改革应当以民生为基本价值取向,在社会政治经济宏观背景下税收发展的运动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改进,从而得到创新和发展。

作者:柳华平 朱明熙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国家税务局 西南财经大学

上一篇:文化视觉下的教育公平制度探索 下一篇:乡村社会变动与基层治理改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