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时间:2022-09-03 07:38:59

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但如前所述,结构化的高职课程内容,其实也是课程设计的程序化问题,在高职教育阶段,一定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应用出发要突破基于知识存储体系的障碍[3]。中国高职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创新,就在于把学生的就业目标作为参照系,并实现了教学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建立在深厚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开发理念。这成为高职课程内容改革的亮点[3]。

一、课程实施与实践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课程的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性的、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应拘泥于课堂上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科概念和结论,而是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亲自操作。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4]。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参考资料、提供实验实训设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多进行实训,在实践中提高和掌握工作技能。

二、建立学生就业能力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由于高职教育的对象正值青少年期,对于社会化的价值观念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所以,建立就业道德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对哲学和法律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内涵。就业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要重视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心理品质的养成。据统计,大多数学生刚踏入工作岗位容易产生不适,主要是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存在比较大的落差。因此,学校在传授给学生就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便于学生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从较大压力竞争中寻找机会的积极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设优良创业教育师资结构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双师型教育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大,双师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体系中对“双师型”教师有明确的说明,但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是形式,是教师真正的素质,即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还是一名高技能人才[6]。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同时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导、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4]。

四、打造校园式就业文化圈

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改变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意识上重视就业,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更有动力。因此,学校应根据学校本身的特色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鼓励学生,激发师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毕业生资源互补,建立就业数据库、就业论坛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通过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创造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自主创业多元化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结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办好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将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层面已经认识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5]。因此,我国要切实提高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作者:于娜 程晓波 王波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