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美――浅析傣族舞艺术意象

时间:2022-09-03 12:19:34

融合之美――浅析傣族舞艺术意象

摘要:傣族舞蹈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舞蹈动作融合秀美山水气息,仿佛奇珍异兽,以三道弯和一边顺为代表性动作,以刀美兰、杨丽萍为代表性人物,以孔雀舞、嘎光舞为代表性舞蹈。本文试从自然生态、动物形态模拟及的角度,来分析傣族舞蕴含的万千意象之美。

关键词:傣族舞;意象;生态;图腾;信仰;三道弯;水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3-1

引言

傣族舞者,是舞动万千世界的舞者,他们的舞蹈,借鉴自然,借鉴动物,借鉴流水,借鉴这红尘中的所有,幻化成婀娜的肢体语言,幻化成喷涌而出的内在力量,来表达对生命本源的深深崇拜。

一、傣族舞生态意象解析

(一)生态意象与傣族舞蹈意境

对很多人来说,傣族是个美丽又神秘的所在。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在中国西南部繁衍生息,那里绿树成荫,江河清澈,奇珍满布,这片大地是如此古老又如此神秘,足以承载观者心底的灵性大梦。

一条青竹丛生的蜿蜒小路,几个裹着筒裙、有着明亮眼睛的傣族少女,一只翠羽高耸、流光溢彩的孔雀,一朵像蝉翼一样轻微颤动的无名小花,美丽安静的边陲小镇,刚下过一场雨,云烟缭绕……这是傣族人日日走过的风景,这里的万物渗透了清风朗月,安逸时光滤去了犹疑、疲惫、焦燥,传递着自由而纯真的声音,如同一种静默的昭示。

这种氛围,也渗透到傣族的舞蹈意识中。傣族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春夏秋冬,皆有其舞蹈性和韵律性。这里经由迥然相异的生命历程折射出斑斓交错的光晕,将这壮阔而又朴素的情感赋予舞蹈画卷之中。当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悠响起,我们仿佛直面大自然中的山和水,满月夜入睡前,看清白的圆月和一地的月光,当月光返到你身上,毛细血孔都能感知到月光的深浅明暗。舞者的双手是随着呼吸或心跳在移动,便有了“节律”,它呈现的此刻,充满了生命的气韵。围绕着他们的整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成为他们以肢体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这种感情的流动可能是所舞对象本身就有的,也许是和人共鸣之后有了更多。

(二)生态意象与傣族舞蹈服装

傣族人深知,艺术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大自然方是艺术大师。傣族妇女喜欢穿花色筒裙,借鉴于自然的斑斓花色伏在身体的丘壑上,立刻根据线条的走向形成空间,这是多么充满想象力和流动感的设计。风从脚下起,如同步履间缠绕着一缕柔云,究竟不散。傣族舞的基本步伐也受到筒裙幅度所限,起伏不大,慢蹲快起,体态柔美优雅。

二、水文化渗透傣族舞蹈本质

傣族人喜欢植物的生命力和温和,也喜欢水的清透,所谓水色净空,它们顺应万物流转,一点一滴勾勒这世界,生命不息,新生不止。

傣族民间舞蹈,散发出恬静平和的气息,正是由于他们早已将对水的爱,渗透进生命。《水》,由傣族著名舞蹈家刀美兰一手打造。她所构筑的那个灵动又安逸的世界,那个姑娘,可以在傍晚的泉水边旁若无人地起舞。清风吹过脸庞,她本能地跳出了生命中那些欢快的韵律,嬉水,戏石,甚至跳进了河水中,肆意舞动那长长的乌发。舞末,似水流动般的背影,消失在浅淡夕阳中,让人回味无穷。这股明媚纯善的力量,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清纯可爱的傣家姑娘。舞蹈家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对亲水情怀的细细揣摩,可谓是用心良苦,譬如姑娘洗发的过程,各关节曲线极致弯曲,与轻盈秀发甩动顺延的线条,形成了以动律优美著称的三道弯。

三、因动物而生的舞蹈灵感

傣家素来崇拜孔雀,自古以其为精神图腾。1986年的春晚,令人毕生难忘,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轰动全国。她运用出神入化的手指,快速闪动曲张的全身关节,演绎出的那一只精灵般的孔雀,闯进了那一晚每一个国人的梦里。她时而仰头自傲,时而温顺妩媚,整个世界仿佛就这样被她蜷在身下,又舒展开来,时光也随着她的动作起伏而悄然静止。你看得懂抑或看不懂这如梦般的呈现,都不重要,这里就是解构艺术的朝堂。她撩拨着人们内心的飞翔,直接把人间当做了天堂。

傣家人还喜爱模拟在水中活泼跳跃的小鱼,也模拟孔武有力的大鹏鸟,与风雨相搏,他们以和缓稳健的步态模拟威严宝相庄严的圣象漫步森林,模拟他们深爱的一切生灵万物。

四、傣族舞蹈的劳动生活起源说

傣族人仿佛有一种近乎天生的观察力,对于傣族舞的创作,最初是劳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打动了她们,以身体呈现动作的深入。如傣族舞中的经典造型“一顺边”,一说是来自傣族人秋收时筛谷的同侧手脚一并动作。而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认为,“一顺边”的美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高原的陡峭道路上负重而行,势必采用特别的体态来保持重心,以平衡脚掌和躯干,因此逐渐形成了同侧手脚同时动作的“一顺边”的姿势。这种高原生活的基本步态运用到傣族舞中,与三道弯相结合,呈现出傣族舞独有的和缓美好的舞蹈语汇。

傣族舞者,是舞动万千世界的舞者,他们可以跟夜间流动的风在一起,跟空气中的微尘在一起,跟草间的残虫在一起,跟自己在一起。傣家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是能用舞蹈表达内心情感的部落和民族,携带着自然朴素的力量,引你进入一个入口狭小但却深邃旷达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2]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J].民族研究,2006,(02).

[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卓然,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

上一篇:芦笙阵阵荐轩辕 下一篇: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秘书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