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时间:2022-09-02 10:41:51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步入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为了以后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小学的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导他们今后的行进方向。所以,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怎样在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对目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道德的养成。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融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自身包含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非常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

(一)层次分明

小学的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知识构架以及对世界的真实认知程度进行编写的,能够较好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吻合。所以,小学的德育渗透也就显得具有层次化。

(二)渗透性好

语文的教学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除了正式的语文教材之外,一些课外读物、作文教学都能够使德育工作进行很好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一些关键点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学生的内心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良好方法,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重要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使学生加强对生活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良好品质。

(三)共鸣性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和感情,很大程度上 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是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字面上的信息进行了解,更要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和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学校对学生升学率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是以分数为前提,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考试的重点进行重点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对于渗透也就无从说起。

(二)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理念了解不完善

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因此,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了解不全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不深入,不能够体会到教材更深的含义,从而导致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工作,所以,德育教育也就变成一纸空文,还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素质水平。

(三)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

德育渗透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也就不能够针对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良好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情操。对于上述德育渗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立足于教材运用情感熏陶法,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最大限度的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析理解法,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最大支持,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在喜欢语文课程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从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德育渗透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演讲和文章朗诵等,在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从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重要作用,把德育融入到开外阅读中,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兴趣,为学生推荐不一样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课外读物中提升思想觉悟,进而加强品德教育。

(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的实践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渗透,更有利于使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质性。首先,教师本身的行为举止要规范,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才可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德育渗透。其次,科学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实现语文知识和道德的完美结合通过掌握学生的个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加大德育渗透力度。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小学的德育渗透,旨在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通过德育渗透,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91.

[2]于振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赤子(中旬),2014,02:291.

[3]袁玉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新视角――利用教材“主题重现”的特点实现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9-11.

[4]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52.

上一篇: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 下一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