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时间:2022-09-02 10:36:17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摘 要:《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在少年时代创作的奏鸣曲中最后的一部作品,此作品在节奏上最大的特点是有规律的机械般的节奏律动贯穿整曲。节奏的准确性是演奏这首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文章从节奏、旋律、演奏风格三个方面对作品部分小节进行分析,充分论述了该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乐章;演奏;普罗科菲耶夫

一、从节奏中分析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乐谱中(第一乐章 第161—169小节)

这是第一乐章发展部的第二部分,它带有一种天然的机械性的特点。右手借助于积极展开的每一个旋律线条,按其本身的内容表现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对抗。为了强调主部主题的因素,在这一段手腕需要高一些,更多地突出使用大指发音。在这一部分我们常碰到中生部右手节奏弹得不准确的情况。在由三连音转向二连音时应该避免把三连音弹成十六分音符。左手是八分音符的重复,在这里必须把握好节奏,表现出机械般的节奏性的特点。

乐谱中(第四乐章 第1—11小节)

这是第四乐章的引子部分,这个部分固定在统一的节奏律动中,也就是三连音。三连音的弹奏方法接近non legato(断奏),在右手第一个连线(从第四小节起)出现的结构和奏法的变化应该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个联系倾向于强拍时不要慢下来或节奏晃动。从第九小节开始,两手用平行的三度音程在五个八度里做模进下行。弹奏这一部分三连音时最好每半小节给一个不大的支点,以强调和声的改变。下行的走句演奏时不顺手,为了克服演奏时不平均和突出和声变化,建议右手稳扎稳打地用4,2,1的指法倒指。在左手从上往下的指法最好是2,1,2,3,1,2,3,4,1,2,3,1,2,3,4,1,2,3,如果用大拇指开始弹三连音,它就不能在上述的走句中把手的动作从上往下地连接起来。

这个部分有一种类似于托卡塔体裁特性的音乐律动,这种律动具有快速及周期性反复的特点,但是与那些自成章节段落的托卡塔乐曲相比,却显得相对零碎,在表现手法上也比较灵活,它们广泛的深入到作品的细部,有效地增强看作品内在的动力感和紧张度,这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特有的音乐律动“托卡塔风”。

二、从旋律中分析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这首作品中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但作曲家的抒情音调中,很少让人感觉到悲悲切切、如泣如诉的情调。它的旋律优美动听,但与传统的抒情旋律相比却截然不同,普罗科菲耶夫用尖锐的和声,不协合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抒情旋律,其性质、其风格,在传统的旋律中是前所未及的。

乐谱中(第一乐章 第107—114小节)

这是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它的旋律显然带有某种东方色彩—使用了带两个增二度的调式(即升高七级音的弗里吉亚调式),这类音调在普罗科菲耶夫其它作品中并不多见,显然与当时作曲家在高加索地区生活,接受当地民间音调的影响有关。演奏者一部分时,右手要注意在保持旋律线条的连贯性的同时,突出旋律;左手要注意和弦的变化,控制音量,衬托出右手旋律。

乐谱中(第三乐章 第22—25小节)

这是第三乐章的第二段,在这里作曲家把我们带入梦境、幻想和虚幻的情节之中。左手的低音升G音表现的是遥远的有节奏的钟声,因此在演奏时,要弹奏出一种浑厚的声音,节奏不能晃动;右手必须准确地区分开两个声部的层次,在不破坏整个声部线条轻巧性的情况下鲜明地弹出高音的主要旋律声部。

三、从演奏风格中分析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

第一、敲击性

普罗科菲耶夫是最早将钢琴视如打击乐器的开路先锋者。他反对德彪西将钢琴看作一件无槌乐器而追求朦胧纤柔的音色做法。作曲家要求演奏者在钢琴上“敲”出干、硬、金属声般而又富有弹性和活力的颗粒性声音,形成虎虎生风的键盘风格。敲击风格又称打击乐思维,钢琴家凭其强健的体魄、发达的肌肉和钢铁般的手指,在键盘上以强力度的运用和“出格儿”的不协和和弦的尖锐的连续强奏为“底色”,使钢琴发出通常只有打击乐才能甚至不能发出的音响,从而在表演风格上独树一帜。这首作品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这种敲击性,演奏者必须用正确的演奏方法来大到相应的效果

乐谱中(第一乐章 第13—19小节)

这是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这一部分要充分体现普罗科菲耶夫的敲击性,在演奏敲击风格时要正确的弹奏方法:手腕稍高一些,手掌要支撑住,手指要像棍子一样敲击琴键并牢牢的立住,使发出尖锐的声音,给人以紧张感。第13小节的十六分音符部分应该用手指的快速触键从升F音开始带着音调的倾向性经过E弹向升D。右手尖锐不协和的二度节奏律动要非常准确,不能破坏三连音的结构。

月谱中(第四乐章 第35—38小节)

这是第四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演奏这一部分时,左右手力度要一致,不能忽略左手的音,否则就会破坏三连音的感觉。要注意力度变化,(mf)较强和p(弱)的力度界线应该非常准确,所有三连音的八分音符都要积极地弹出mf(较强),力度不要软化,与P(弱)要有强烈的对比。还要注意有弹性的节奏,每小节的强拍用一个短促的正踏板来强调节拍,同时不要把调式调性色彩混淆起来。用手腕的动作在f(强)的力度下弹和弦的震奏,声音要弹得集中,但不能过于沉重。

第二、谐谑性

普罗科菲耶夫以“音乐诙谐大师”著称,“幽默奇趣”是他音乐的又一特色。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谐谑性,这首作品中的第二乐章就是一个谐谑曲,整首曲子以一种断奏的形式来构成独特的诙谐艺术效果。

乐谱中(第七乐章 第1—6小节)

这是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演奏这一部分时,右手弹得短促,有活力,断奏不能手每个音都要弹得太沉重,否则会破坏它的谐谑性。

乐谱中(第四乐章 第177—185小节)

这是第四乐章的展开部,这一部分要表现的是一种快乐的、嬉戏的场面,要弹奏得活跃,轻盈。从第179小节起,升C音在展开部的这个片段中不断出现,弹奏时要大胆的往下“敲”,和其他部分的轻盈产生听觉上的强烈对比,从而体现它的谐谑性。

参考文献:

[1]拉里萨.丹柯.普罗科菲耶夫[M].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根纳季.齐平.演奏者与技术[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尼.克雷然诺夫斯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5(2).

[4]孙维权,巢志珏.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4).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

[6]克伦拉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8]李宁.[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3).

[9]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10]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奕(1973.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理论及流行音乐演唱等。

上一篇:声乐表演中如何处理“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器乐初学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