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时间:2022-09-02 04:43:17

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再生产过程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统一,不仅包括“思想力求成为现实”的向度,更包括“现实力求趋向思想”的向度。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巨大变革,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机遇和挑战;路径启示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程度如何主要参照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效果。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中,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样化和过量化的特点,这就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考验。

2 新媒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特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故而又被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它主要是指:数字杂志、数学报纸、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

首先,新媒体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速度快,能够有效地迅速地传播给“大众”。 其次,新媒体构成了一个强势舆论场,能够不断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成为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最后,新媒体能够适时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避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精英化倾向。新媒体把社会的各种舆论搬到网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选择信息,获取信息,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能够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这无疑有助于人民群众及时的了解和加深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认识,进而加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进程 ,有利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3 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3.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体的建设与传播。 首先,要结合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实质。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立场、社会理想和思维特征,把握马克思主义能够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不能更改与抛弃的本质内容,厘清坚持的内核与发展的限度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辨析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论界限。其次,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结余各种新媒体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制作、加工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电子载体,以方便大众共享、复制和保存。如通过建立各种“红色网站”、“红色社区”等,上传各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电子版本,并不断更新各种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大众是分为不同阶层的,具有不同的生存体验、价值理论和利益诉求,也有不同的理解范式和表达习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认真调查、研究大众的分层性、流动性特点,结合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媒体使用偏好,制作有针对性的数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如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区分为领导版、学生版、企业版、农村版等,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通俗化、口语化。

3.2 加强马克思主义现实文本的构建、完善与推广

首先,要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作为我们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灵魂,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倾听大众心声、征求大众意见,并通过具体制度的设计和构建体现出来。其次,要与时俱进地审视现行制度框架,加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完善、贯彻、落实各项具体制度。只有能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才是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群众、掌握群众。而所谓事物的根本,就是群众的实际生活。要切实关注民生,解决好群众目前非常关心的就业、分配、医疗、教育等现实问题,并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借助新媒体平台即时地广而告之,增强马克思主义现实文本的示范性和感召力。再次,要从严治党,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结合起来。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共产党员应该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

3.3 加强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越来越生活在由各种新媒体编织与控制的社会里。但是新媒体也造就了一个非公非私、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不确定性空间。对此,我们要依托技术进步,加快媒体整合,立足于传播先进文化和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高度,大力发展新媒体。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领导,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熟悉运用和驾驭新媒体,改进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是党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问题,更涉及到党在新媒体领域的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表征着新媒体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其次,要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加大媒体整合力度,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要注重新媒体的内容建设,积极弘扬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主流媒体尤其要加强整合与管理,统筹好事业与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注重舆论的导向性与文化的品位性。再次,要完善新媒体法律法规建设与技术防控体系。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注重培育媒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提升其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使其能够自觉生产和传播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仅仅成为技术专家。同时也要加强培育政工人员的媒体技术素养,提高其使用和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善于运用并通过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雪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2] 邓瑶.浅析报业发展之路必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J].商情,2009,(53)

[3] 洪艳.感觉的延伸——影像存在的美学问题[D].淅江大学人文学院,2010.

上一篇:论诺基亚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甘南旅游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