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时间:2022-08-24 07:15:58

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作者简介:张庆亮,1988年11月,男,汉,山东省临沂费县,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摘 要:新媒体以其时效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国家、媒体企业和个人要形成合力,采取科学的策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遇与挑战;策略

十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动,需要坚持不懈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深奥难解到通俗易懂,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掌握,进而成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指南的过程。新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媒体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媒体及其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动力,不断发展的媒体形式。它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移动电视、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

相对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时效性。传统媒体一般传播速度缓慢、范围相对狭窄,极大影响了时效性的发挥。而新媒体具有技术的优势,传播速度快捷。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在传播范围上其可以进行超时空传播。速度与空间的这一优势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其次,互动性。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单一的传播形式,改变了受众从属和服从的地位。在新媒体面前,每个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这就是说每个人作为受众可以自由的选择接受哪些信息,而每个人作为传播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搜集、生产和传播信息。新媒体这种灵活多变的方式给予人们很大的空间,使得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广泛地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有利于信息传播。

最后,个性化。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接受信息、编辑信息和信息的过程实质上是个体进行创作的过程。个体创作的个人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接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信息的真伪、根据自己的动机有选择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新的信息。需求、喜好、动机等带有个人的感彩,离不开个人的生活体验,因此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二、新媒体带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机遇,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首先,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渠道,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

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宽阔多样的渠道和载体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添上双翼,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渠道和载体更加呈现多样化,能够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或船”的问题,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人们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化,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学习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求是网”、“共识网”等网站的建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论坛极大方便了人们学习,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加自由地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利用网络直播、视频访谈、手机竞答、网络授课等手段启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倡导和谐社会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中国梦,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进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其次,生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

新媒体时代,人们利用新媒体将图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素材置于同一个空间内,使得抽象枯燥、深奥难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用鲜活生动的“大众话”语言表述艰涩的理论,使得理论不再悬浮于空中,而是更加贴近群众、贴近需要、贴近生活,这极大拉近了群众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距离,促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最后,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

新媒体不仅生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而且取得的效果超越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环境下,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宣传,给予人们更加明确的理想指导和信念支持;科学发展观的新媒体宣传,极大增强人们的情感认同;中国梦的新媒体宣传,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行。新媒体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发展的契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人们的责任意识薄弱等都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就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国家、媒体企业和个人等多种力量的“合力”,采取科学的策略。

第一,国家科学调控,合理治理。

首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管理规程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为此,国家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大众化的内容。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教育引导和正面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充分重视新媒体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使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增强理论的吸引力。

最后,加大政府对新媒体的投资力度,构建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发挥新媒体吸引大量受众的优势,通过创建网上访谈、讲座论坛等新平台,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促使更多的民众参与讨论的交流平台,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第二,媒体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新媒体环境。

媒体企业要尊重和适应传播规律,将重点新闻网站做强做大,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手段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例如运用博客、微博、微信、APP软件等新技术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同时,要加强媒体人建设。新媒体技术由于平台门槛低、规范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信息真假并存、环境复杂。

第三,微观层面:民众理性参与、素养提升。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传播受众又是传播主体。人人都是传播受众。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传播中,这就要求民众提高理性参与能力。人人都是传播主体。人们从各种信息中辨别信息的真伪,提炼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加入自己的观点,成为负责的信息原创者,进而在丰富传播内容的同时促进民众素养提升。(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芝兰:《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新闻战线》2015,03

[2] 刘虎、廖元元:《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社科纵横》2014年第10期

[3] 蓝岚:《新兴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及效果分析》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

上一篇:浅析古代农业垦荒对当今土地利用的启示 下一篇:浅析经体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