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唱教学应“因材施教”

时间:2022-09-02 03:46:51

音乐演唱教学应“因材施教”

在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中是作为美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是以“育人为本”出发,将音乐审美放在首位,以达到每个孩子听会、唱会、学会的目标。鉴于人声歌唱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兴趣的培养及音乐素养形成等多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教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因此,笔者认为,“演唱”不仅是音乐“表现”领域的首要内容,更是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

在一个班级里,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素质和天赋秉性,所以对音乐审美爱好,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情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在对音乐的感受认知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差异性。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性因势利导,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一、求同存异

在音乐演唱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在这些不一样的表现中,却可以找到他们共同缺乏的相同之处,只要将这些相同点理清,对以后特殊点的处理就会容易很多。

1. 反应迟钝。有的学生,不管教师如何启发,他的歌唱状态都和原来差不多,声音上不会有很大变化,教师会感觉这样的学生太迟钝,教起来费劲。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内向,心理活动能力不强,或者是缺乏唱歌热情和胆量。

2. 恐惧高音。恐惧高音是演唱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中音区唱的很好,一到高音区,嗓子就发紧,唱不上去,或者唱上去就“破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高音的恐惧,为将来整首歌曲的演唱设置了巨大障碍。

3. 出台“怯场”。有个别学生在自己位置上唱的好好的,但是到人群中或者舞台上就唱不出来,情绪变得紧张,手脚不自然。将之前所学忘得一干二净。

二、循循善诱

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问题的根源抓起,从上面的问题看出:每个孩子都是需要将他们对音乐的恐惧感慢慢消失掉,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才能更快地感知音乐,喜爱音乐。这就看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亲切、热情的话语,广博的知识向学生娓娓道来,既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自觉地按照教师循循善诱的耐心指导开动脑筋,问题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而另一方面,教师的授课态度面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影响很大:太严肃了,学生对老师将产生一种敬畏感,唱歌欲望被压抑了;太急躁了,学生无所适从,心理上不平静,气息与声音的调整就不能得到稳定感和平衡感;太粗暴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怕老师、怕上课、怕音乐。

教师在课堂上对待学生既要热情、亲切,又要诙谐幽默,在严格教学中循循善诱,深入简出,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思想负担,可以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尽情想象、尽情发挥。

三、独辟蹊径

要善于运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注意观察学生在音乐上的内在潜力,去发现学生最美好的音乐本质,从而充分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特点、个性挖掘出来。这就需要:

1. 按不同的问题,灵活又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

2. 按不同的条件,挖掘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特的音色。

3. 按不同的程度,选不同的曲子、不同的乐段、节奏。

4. 按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不同的感情。

我相信有这样一个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注重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按自己的个性发展、学习音乐,会让学生以后对音乐有着更高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让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增添无限光彩。这样的音乐课才是我心中想要带给孩子们的音乐课。

上一篇:朝鲜族初中汉语习作小班化的分层教与学 下一篇:也谈教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