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推进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02 12:34:09

培养问题意识 推进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个体始终维持兴奋状态,还可以启发学生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思维广度,更重要的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使学生达到“解疑而心悦”的境界,那么我们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渐入佳境,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1 教师要积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感到无拘无束,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物理课堂上“享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巧妙的实验设计、新颖的解题方法层出不穷,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设疑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唤起和培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较强探索性,有一定启发性和发展空间,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主题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物理课上不能为问而问,随意设问,如果在质疑问难时思维含量低,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比如某老师在复习巩固分子的性质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分子有哪些性质?学生一起回答:分子体积、质量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生们回答的完全正确,因为他们是照着课本读的,没有经过思维加工,不能体现学生已经掌握此知识点,如果将上述问题设计为:(1)在100mL的量杯内先倒入50mL的酒精再加入50mL水是否刚好装满?为什么?这种现象还可以证明什么?(2)在倾倒酒精的过程中为什么能闻到酒精的气味?如果不慎将酒精滴在手上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来设计问题效果显然不同,这样既能教学的重点得到巩固,又能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3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找准出发点。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交流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得到保护,从而激发出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得到强化,课堂上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笔者在做“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实验器材时都选了滑动变阻器,有一位学生却没有选,没选的理由是:有电压表可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有电流表可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P=UI就能求出电功率,要滑动变阻器有什么用呢?咋一听这个问题很可笑,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经过思考的,并不是信口开河,我立即对该同学进行了表扬,并把这个问题抛给所有同学,同学们有的画图讨论,有的研读教材和联系新旧知识,这样教学的重难点既得到了突破,又得到了巩固,提出问题的那位学生学习激情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自然很好。

4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问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要通过不断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掌握如何会学物理知识例如在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探究装满水的杯子能否再放大头针的实验中,当放进不少大头针水开始溢出时,就可引导学生去思考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大头针的数目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耳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说、想问的机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权力去进行充分的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维,在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提问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提问的欲望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进一步。

新课程倡导物理教学实行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而要想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推进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上一篇:构建和谐课堂 力求事半功倍 下一篇:结合物理学史创设教学情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