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接解决途径

时间:2022-09-02 11:04:38

发展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接解决途径

【摘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学者对节水灌溉技术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的足够重视。据此,从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价;水权;水银行;节水补偿

1 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根据作物生理需要合理科学的灌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农业的产出效益;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最重要的途径。推进节水灌溉技术革新,改造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对节约我国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节水灌溉事业的投资力度,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促使我国节水灌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水利部编制完成的《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节水灌溉作为“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十一五”期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0.1亿hm2,到2010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左右,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

3 节水灌溉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成本过高

节水灌溉技术昂贵,农民节水得不偿失。一个节水灌溉项目亩均投资千元以上,这些投资对于那些只有几亩或者不足一亩地的人来说,投入太多了,且节水灌溉所带来的收益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而灌溉水水资源本身的价格低廉,灌溉时几乎又不按用水量收费,甚至是不收费,农民通过节水所带来的收益甚微;农业水价偏低,使农民难以形成节水灌溉的意识,容易形成“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错误观念,如此大的落差,这对一般农民而言是不可能采用的。且现行农业用水一般都采用单一的低水价体系,水资源的稀缺性未能反映出来,对节水灌溉技术供求的激励作用有限。

3.2 农民认识程度不足

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相对薄弱,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许多农民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能保证作物增产的说法心存疑虑,缺乏因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后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及长远收益的正确认识,仍坚持按传统地面漫灌的方式进行田间灌溉,致使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3.3 补贴及优惠政策不到位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如果国家对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用水户即使看到节水的效益,节水灌溉技术还是不能被采用,这时需要政府对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行补贴或者给予比较有利的优惠政策以刺激用水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又由于国家把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交给县、乡政府,不再向改革前那样通过大量的拨款加以财政支持,如果地方政府财力缺乏则不可能采取激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惠或补贴政策。

3.4 水权制度不明

水权市场建设的落后使用水户无法通过水权交易或水权储蓄而获得实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激励。由于上游用水户缺少相应的节水灌溉激励措施,用水户在建造节水设施时不仅要付出较多的经济成本且节余的水不属于自己,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所带来的除农产品收益以外的其他收益由他人分享或由其他集体独享,由穷人的经济学原理可知,农户自然会选择放弃节水而引水漫灌。

4 应对策略

对于节水灌溉在推广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或供给不足造成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真正影响其推广的原因是我国节水灌溉激励机制供给不足所造成的。

4.1 开发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理论分析,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的确能在我国节水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从近期我国的国情来看,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其投资成本高、运营管理难度大、农民相对收益小而使其成为大面积推广的瓶颈,而相比之下,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更具有现实意义。

4.2 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

农民是节水灌溉设施的最直接接触者,在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及运营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技术和措施的实施都要通过农户的实践来实现。所以,政府应明确农民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当地的资源及经济水平,以实施节水灌溉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导向,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资力度,使他们清楚节水灌溉技术中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以激发农民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充分认识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而带来的现实利益及长远收益。

4.3 健全水权激励机制

4.3.1 明晰水权

用水户只要能够取得水资源,就会无限制的使用,缺乏对过量用水的约束。而且,在使用权没有界定时,用水户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而节约出来的水的收益不属于自己,这就无法调动农民调整作物结构,投资节水灌溉设施,改进灌溉方式的积极性。所以,清晰的界定水权,有利于形成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3.2 构建水权市场

制定公正、合理的初始水权分配原则,是构建水权市场的基础。政府通过制定用水户的用水取水限额,来限制用水户的用水取水,进而确定水权的初始分配及水权的产权主体,然而,如果有了产权但没有产权交易市场,产权所体现的价值就无法通过货币等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建立起一个以高效用水、节约用水为目的的市场体系,是构建水权市场的关键。水权市场建立后,持有水权的各个经济主体就可以根据自身需用水情况,决定水权是转让还是自留自用,从而进行用水户之间二次水权交易。政府则通过对水权交易市场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水权交易的良性循环。

4.3.3 建立水权储蓄制度

借鉴现代银行业的交易机制原理,利用水权“利率”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与管理,构建水权储蓄银行即“水银行”。它是水资源的银行,就是在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下建立的以水资源为服务对象的类似于银行的企业化运作的这么一种水权储蓄银行口 。在“水银行”,水权节余者存储剩余的水权,从中获取收益;需水者支付一定的资金从中购买水权,满足用水需求。

4.4 加大对节水灌溉补偿的力度

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大对农户的节水灌溉的补偿力度。这里的受益主体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益社会,另一个是受益单位。对于农户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而节约的这部分水资源所带来的社会收益,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当地节水灌溉设施的投资,实施惠民工程予以变相的补偿;就后者来说,受益单位对节水户予以直接的经济补偿,也可通过将水资源“农转非”所创造的额外收益或其中的一部分返还给节水灌溉农户,还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置换对农户进行补偿等。

5 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现节水灌溉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从农户的经济利益出发,研发和推广低成本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水价价格体系,健全水权交易市场和水储蓄银行制度,实施农户参与式管理,同时与政府的补贴优惠政策相结合,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胡继连,姜东晖,陈磊.农业节水的微观困境与出路:山东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6-11.

[2] 李威.水价改革对农业灌溉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3):11―13.

上一篇:九江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